"将军守陵人"徐振明(2)

忠诚卫忠魂 父子两代守陵人

摘要:清明哀思,缅怀先烈,英雄从不寂寞,因为有守护他们的守陵人。抗战英雄烈士陵园不仅仅是一座陵园,更是人们寻找先烈大无畏革命精神的窗口,是时代精神的阵地。徐振明老人和儿子几十年的守护,看守的不只是一座英雄的陵园,更在传承着伟大的革命精神,向守陵人特别是那些守陵的老兵致敬!

杨靖宇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是中央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是外地人来通化一定要参观瞻仰的景点,也是通化当地人教育后代必去的地方。几十年来,这里来过国家领导人,来过外国友人,来过靖宇将军的战友和亲人,来过拜谒将军,参观东北抗日联军的群众。徐振明不光是陵园的负责人,他还是抗战的讲解员,他亲历过抗日战争,他身上有在战斗中留下的伤疤,他的讲解,让人们记下了英烈抗击日寇的革命精神,老人常说:“要让参观的人们心中记住日本侵略者杀害欺辱东北人民的罪证。”

徐振明老人胸前每一枚勋章的背后都有许许多多他血战沙场的战斗故事。图片来源:中国吉林网

1942年初冬的一天,徐振明所在部队在山东莒县与日本鬼子打了一场伏击战,那天的战斗打得很激烈,鬼子拼命突围,徐振明所在战位是敌人突围的地方,敌人拼命地挣扎。战斗中,一发炮弹在徐振明的身后爆炸,他的后背被炸伤,鲜血瞬间湿透了军装,人也被震晕过去。战友们把他背到阵地后方,卫生员为他处置了伤口。待徐振明慢慢苏醒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趴在担架上,这才知道自己负了伤,后背的伤口钻心地疼。可是当担架队员抬起他赶往医院时,他抬眼看到还在激烈战斗的战友,徐振明一下子上来了犟脾气,坚持不把鬼子打败哪儿都不去。看到负伤的徐振明重返阵地,战友们更坚定要打赢的信心。这次战斗,徐振明一直坚持到最后胜利,战后他荣立了参军后的第一个一等功。

接过守陵重任的儿子,在陵园的每一项工作都受到徐振明的关注,每次老人到陵园都要叮嘱儿子几句。图为徐振明、徐永军父子两人在杨靖宇烈士雕像前交谈。图片来源:吉林省文明办

1980年,徐振明离休后,在他的引导下,儿子徐永军也来到靖宇陵园工作,继续为杨靖宇将军守陵,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这份工作更光荣。   

当年高中刚毕业的徐永军并不想接父亲的班,是老一辈人的那份执着打动了这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他也学着父亲,在靖宇陵园扎下了根,一干就是30多年。 

徐永军回忆起当时接班的经历,总是满怀深情,他说:“父亲离休之前就做我的工作,让我来接他的班,当时不想来这个单位,想出去闯荡,当时小嘛,考虑的也少。后来在这里工作了,看到老父亲每当秋天落叶、冬天下雪的时候,就上来帮我们打扫、清理陵园环境,老父亲用他自己的行动感化了我们,我慢慢体会到父亲的这种情感,更坚定了我守护好陵园的信念。” 

30多年来,徐永军身边的同事换了又换,已经50岁出头的他还是一如既往坚守在这里,默默呵护着陵园的一草一木,用他的话说:“靖宇陵园就是我的家。”

在俆振明老人的心里,讲解员的工作尤其重要,每次回到陵员,他都不忘给陵园内的讲解员进行小型陪训。图为徐振明老人正在为讲解员讲述雕像背后的故事。图片来源:吉林省文明办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