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极低(2)

中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极低(2)

多维视角下的债务可持续性

考察债务的可持续性,我们选择了以下三个维度:一是实体部门利息负担,特别是它与增量GDP的比重;二是政府部门作为债务危机的“最后贷款人”,其本身的债务持续性如何;三是从主权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讨论主权资产可否覆盖不断增长的政府债务。

一是实体部门利息负担视角。首先,高储蓄不能保证利息负担较低。因为从储蓄到投资,经历了许多链条,如果层层链条层层加码,最终融资成本就会大幅上升,从而利息负担加重。这正是中国当前金融体系的问题所在。其次,中国去杠杆在短期内难有突破性进展,而美国又处在加息周期导致中国加息压力增大,从而导致国内利率上升较难避免,以上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利息负担有进一步加重的风险。第三,如果经济增长率还有所下滑的话,利息负担占增量GDP比重还会进一步上升。

二是政府债务可持续性视角。任何金融危机本质上都是债务危机,而政府在危机中负有最后贷款人的责任。尽管我们分别考察分部门的杠杆率并剖析其隐含的风险,但显然,政府部门杠杆率的动态演进最值得关注,因为这直接涉及政府有没有能力来应对债务增长过快而引发的危机。我们对政府部门杠杆率的动态情景模拟表明:在未来的20年,政府部门杠杆率还是会逐步攀升,并未出现收敛。

三是主权资产负债表视角。2000年-2015年,中国主权负债从19.3万亿元上升至126.2万亿元,上升5.5倍;中国的主权资产也同步增长,从35.9万亿元上升至229.1万亿元,上升了5.4倍。这样,中国政府所拥有的资产净值在该段时期显著上升,从16.5万亿元上升到102.9万亿元,上升了5.2倍。这表明,虽然作为“最后贷款人”的政府,其负债在不断累积,但同时,政府资产也在不断增长。重要的是,无论宽口径还是窄口径(主要估算易变现的资产),中国的主权资产净值始终为正。这意味着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极低。

综合以上三个维度,从利息支付角度,未来利息负担可能有所加重,从而不利于债务的可持续性。从政府债务率看,中期仍然处在一个不断上升的态势,也意味着债务风险在上升。但结合国家资产负债表,一方面,政府资产也在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创新配置资源方式,即通过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更多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手段,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则政府应对风险的能力在上升,从而债务的可持续性得以保障。

(作者单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