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山:发挥教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基础先导作用

范恒山:发挥教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基础先导作用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与“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共同构成新时期国家三大战略,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任务繁重,既要突出重点、集中攻坚、率先突破,也要在更大范围和领域统筹推进其他重点任务,形成各领域相互衔接、互为促进、共同支撑、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当前,河北省与北京市、天津市在社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层次上差异明显,有些方面甚至呈现“断崖式”的差距,如何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广大百姓享受协同发展带来的成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教育作为重要的公共服务资源,关系国计民生。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化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有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区域教育布局,带动区域教育整体水平特别是河北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增强教育发展活力,为产业升级转移、创新驱动发展等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促进教育、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实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探索走出一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背景下、跨行政区划的教育协同发展道路,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经验。

京津冀地区教育资源密集,教育基础雄厚,2015年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6万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4所,占全国总量的1/10,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省市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等开展了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教育交流合作的有效机制,为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教育与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各级政府对教育与科技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概括说主要有:北京市人口过度集中,公共教育服务压力大;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省份间分布不均匀;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河北省发展基础较差,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落后京津2—3年;一些体制机制、要素流动等隐形壁垒仍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教育协同发展进程。随着工作的持续推进,新矛盾、新问题还会不断出现。弥补公共服务差距客观上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又是一项涉及多个不同地区、不同教育领域、不同发展阶段、多种相关利益主体的深层次教育变革,要放眼长远,锲而不舍,步步为营,久久为功。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