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时代问题的解决(5)

摘要:说哲学不发展,是因为根本的哲学洞见上所达到的高度是哲学不断地回归的那个高度;说哲学发展,是因为哲学一直在发展的是哲学的体系化程度、哲学论辩的复杂程度、哲学阐述的严谨程度。为什么越接近我们的时代哲学就越难读,原因是哲学说服力的发展,因为要说服的对象越来越麻烦,时代问题越来越严重。

当然有人会说那是不是有一种分别的力量在平衡这种分别的力量,于是暂时达到某种平衡的状态。那你想想,都有了分别的力量和平衡分别的力量,请问是有分别还是没有分别?不还是有分别嘛!从无分别的1过渡到有分别的2,这在逻辑上不能成立,所以只要是有分别的2,分别的状态之前就永远处在分别的状态,而不可能是无分别状态。我们现在处在有分别没分别的状态?你要说没分别状态,我也只能对你无语了。这是世界没有开端,没有开端就没有终结。

梦的问题也是如此。你在梦中是在分别状态还是无分别状态?如果是无分别状态那说明你那时候连梦都没做。你在梦中是有变化还是没变化?生时有的变化的世界,无论是在醒着还是在梦中都是贯通的。这个世界最根本的原理在《易传》里面讲得非常清楚,就是只有变化是永恒不变的。庄子也是这个结论,只有变化是永恒不变的,所以这个“易”字包含三层意思:变易、简易、不易。我把这三层意思加在一起,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就出来了:只有变易是不易的,也就是说只有变化本身是不改变的。关键是怎么理解变化。中国哲学把变化理解为日新的、生生不已的永恒创造。世界无始无终,永远处在生生变化的状态,这个证明本身已经能够帮我们部分地解决人生意义的问题。

佛教中国化过程中有一篇特别重要的文章《物不迁论》,作者叫僧肇,结尾的那段话讲:“是以如来,功流万世而常存,道通百劫而弥固。……果以功业不可朽故也。”这个“功业不可朽”讲的就是作用不灭。当我说到这儿的时候,大家是不是不觉得不朽对于一个人来说变得真实了。由于世界是无始无终的,你不管做过什么,你的影响会无限延伸下去,你的作用会凝结在后来的世界的作用和发展当中,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朽吗?因此,人们就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对我来说,或者从儒家的道理来说,人生的意义应该这么来理解:人生的意义在于活着的时候努力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死了以后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李颖)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