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倡“文化自信”,总书记对哪几类人提出了哪些要求?
1.第一类:党员干部——坚持四个自信
习近平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七一讲话后,由原来的“三个自信”拓展延伸到“四个自信”,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重大理论创新,凸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发展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全体党员干部坚定“文化自信”给与的高度期盼。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是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中是关键少数。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领导干部是否能够坚定文化自信,是否有文化自强的责任担当。
可以说,有民族文化的精神支持和方向引导,我们才能在建设发展的道路上保持理想不变、信念不变,因此,文化自信,是党员干部的信念根基。
第二类:文艺理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提出,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讲话中,习近平再次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希望,“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第三类: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到访北大,他提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习近平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