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2)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2)

因应大势,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准程度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新形势,面对人们接受信息方式方法新特征,思想政治工作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准度和吸引力。

着力提升时代感和针对性。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工作的导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必须针对学生思想困惑,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引导。如果只是闭眼灌输、只搞大水漫灌,漠视现实环境,脱离现实需要,不但会导致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排斥,还可能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公信力。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源于实践、来自社会,我们要深刻洞悉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特征,深入研究、科学预见时代变化、社会变迁给人们思想认识造成的影响和冲击,预判预研、前瞻谋划,从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要紧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掌握学生的活思想,真正抓住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既要关注普遍性的疑惑,实现面的覆盖,也要关注特殊性的问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真正做到教育之前心中有数、教育之中有的放矢、教育之后科学评估。直面问题,还要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其范围之广、力度之大、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涉及各个领域、各个系统、各个层次,广大师生十分关注,我们要了解师生的所思、所想、所盼,找准穴位解疑释惑,联系实际开展教育,因应“事”“时”“势”,把握“时”“度”“效”,加强改革举措的及时、权威解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问题,在尊重人、关心人的基础上教育人、引导人,切实把广大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

着力提升亲和力和吸引力。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期间曾强调,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要“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当前,人们的认识活动更加注重直观、体验和对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在亲和力、贴近性上下功夫,防止模式化、套路化,防止语言生硬、形式刻板。要深入细致分析研究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精神文化需求,善于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栩栩如生的形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激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事实胜于雄辩,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既需要理论的思辨,也需要现实的证明,要充分运用历史上特别是党史国史中最有冲击力、最具鲜活性的经典事例,充分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最有代表性、最具教育性的精彩案例,在生动讲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引导。思想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要适应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研究把握信息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打通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的新渠道,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着力提升体系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整体性,不能单靠一个部门、一类课程、一种方式,需要各方合力、协同完成;思想政治工作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要在实践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院校各级党委要强化担当精神、责任意识,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搞好核心课程、主干课程建设的同时,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发挥整体效能。要着力探索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衔接机制,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注入思想政治工作元素,在实践中锤炼思想、提高认识。要强化创新意识,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途径,在破解思想政治工作短板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尤其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