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农村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在农村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核心提示:如今摆在首要位置的“生态环境建设”“平安稳定问题”,倒回去一二十年,这些问题根本不是事情。当时这些问题也没有反映出来,大家也不是十分关注,但现在,某处垃圾没有及时清运,可能就是一个大事情。

一、基层现状

乡镇基层政权执政能力在弱化,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滞后,成为所谓“悬浮型”政府,无法有效应对乡村社会转型对之提出的新要求,境遇“尴尬”,主要表现在,一是问题收集不起来,二是事情落实不下去。

(一)问题搜集不起来

1.不知道哪些问题该反映。现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跟以前催粮追款等工作内容相比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今摆在首要位置的“生态环境建设”“平安稳定问题”,倒回去一二十年,这些问题根本不是事情。当时这些问题也没有反映出来,大家也不是十分关注,但现在,某处垃圾没有及时清运,可能就是一个大事情。这就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关注关心问题的变化,哪些是中心工作,哪些是重点,因宣传沟通交流的缺位,问题不明确。

2.不知道遇到问题该向谁反映。反映方式不明确,有时候群众遇到问题向部门反映,部门之间推诿扯皮,久拖不解决,反映人因多次“碰壁”,便不再反映。

(二)事情落实不下去

1.机关干部“走不出去”。工作发生变化以后,大量的资料表格,更多都是在办公室来完成我们的工作任务。群众有事儿,都是找上门来,到我们的办公室找我们的干部,但是我们的干部,基本上是走不出去,更不用说主动发现情况寻找问题。

2.村干部“机关化”。村书记、主任走村串户多一些,其次是涉及到矛盾纠纷调解的综治专干,但是综合服务专干很少下村,基本老百姓到办公室办低保、合作医疗等,村干部也在“机关化”。

3.合并村社后服务半径增大。从04年合并村社后,产生一个新问题,就是干部的服务半径增大,干部对村情村况不熟悉。一个村四五千人,如果全部走访一遍,要走访很长的时间,一个生产队,也有几百人,如果全部走访一遍,原则上都要花上至少一天的时间,且纯粹是“打水到井边”。如果坐下来摆摆龙门阵,宣传政策收集情况,可能一天时间根本走不到几个院子。另外,对于村社干部而言,因工资待遇低,除了要完成村工作以外,还要养家糊口,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因此,合并村社之后,很多工作是没得办法真正落实的。每个干部都很忙很辛苦,上面安排的工作“必须做了”,老百姓找到的事情“必须要解决了”,因此,一些可做可不做、可以放一放的工作,就被搁置。

(三)老生产队优势

在农村财务管理方面,每个社都有两本记账本,新社一个账本,老社一个账本,习惯按老生产队做账;另外,村民“走人户”,也是按老生产队往来,五千年文化底蕴沉淀出来的“人情”“血缘”“地缘”根深蒂固,很难改变。

这些问题,总结起来就是,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没有紧跟已经发生的变化。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当前要面对的一些问题。只有加快推进社会服务与管理精细化,转变工作方式,从源头上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

二、做实做细网格化管理

各职能部门都在实行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由于在网格划分上没有统一,在乡镇层面事实上仍旧是形成“七网八网”的格局,而且均以“条线”形式存在,壁垒分明。在此,就关于”做实””做细”网格化管理,谈几点思考。

(一)细分网格。以老生产队划分网格,1个老生产队为1个小网格。

(二)精选人员。从长期居住在相应小网格内的热心服务群众、公道正派、威望高的无职党员、村民代表、离职村干部、退休人员中推选出网格义务信息员。

(三)下沉力量。镇机关干部驻村、村干部联系社均到老社,分别担任村网格管理员、镇网格管理员,负责处理包社里一切工作事务,并定期走访。

(四)清单管理。梳理出工作清单,一是理出《网格基础信息清单》,一个网格一张清单,包括网格内所有人、事、物,网格管理员对照清单定期走访;二是理出《信息员工作事项清单》,主要包括党委政府中心重点工作,信息员对照清单关心关注辖区内人、事、物动态,本着“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原则及时报和定期报送信息。

(五)强化领导。强化党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交办并定期不定期督查。

(六)整合资源。整合部门资源,统筹协调,形成全镇“一张网”。

做实做细网格化,镇村干部由过去“浮在面上”变为“沉到下面”,由“被动应付”变为“主动服务”,培养和锻炼了干部做基层工作的能力。同时,也使工作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落实、矛盾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显现、群众意见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反映,使广大干部切切实实地承担起了社会治理的责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