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京:哪些短板需要政府补

王东京:哪些短板需要政府补

国内经济“短板”在哪

时下国内经济“过剩”与“短缺”并存,政府提出不仅要“去库存”,同时也要“补短板”。国内经济“短板”在哪?对此学界见仁见智,至今尚无一致的看法,甚至对同一产业,也往往有相反的判断。说来其实也不奇怪,长短本来就是相对的,若不作对比,也就无所谓长短。设想一下,今天长线产业与短线产业并存,要是通过去产能让“长线”不再那样长,那么原来的“短线”是否也就不会再那么短?

还有一个原因,是看问题的角度。角度不同,判断也会不同。比如某产业从国内看供给短缺,但从全球看却可能是过剩;或者近期看供给不足,但从长远看,比如过一两年则可能会过剩。有现成的例子,2009年国内钢铁曾供应短缺,可到2012年钢铁却出现严重库存。近两年去库存、去产能,钢铁产业可说是首当其冲。

是的,就产业结构而言,有长线就必有短线。问题是两者该怎样平衡呢?20世纪80年代初学界曾发生过一场争论。争论的焦点,是经济应按长线平衡还是按短线平衡?有人依据美国学者彼得提出的“木桶原理”,说木桶的盛水量由短板决定,于是主张按短线平衡。而有人不赞成,认为既然木桶盛水量由短板决定,那么就应该补短板,按长线平衡。当时我在大学读研究生,分不清到底谁对谁错。

现在可以说我的看法。在我看来,以上两种主张都是错的。顾名思义,所谓长线产业,表明该产业供给已经过剩,此时若不“去产能”而按长线平衡,其结果必然会令库存雪上加霜;相反,若按短线平衡,那么就得去产能。但若此时不补短板,仅单边去产能又恐难避免矫枉过正,造成资源浪费。而且短线产业一旦发展起来,今天的长线还很可能成为日后的短板。

再往深处想,不论“按长线平衡”还是“按短线平衡”,其实都是计划经济的思维,潜台词是资源配置由政府主导,认为政府可通过“计划”实行经济平衡。但凡经历过计划经济的人,大概不会赞成这种看法。理由简单:市场需求变化莫测,而政府却无先知先觉,不可能准确预知未来市场的变化。既然政府不知道未来市场的变化,怎可能通过“计划”让经济达到平衡呢?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我想原因即在于此。

凡是市场不能补的短板都得由政府补

当然,我这样讲不是说补短板政府就不能主导。我的观点是,在一般竞争性领域,补短板要让市场主导;而在市场失灵领域,则由政府主导。为何竞争性领域补短板要交给市场?因为只有市场才知道“短板”在哪里(如某类产品价格上涨说明供应短缺);而且市场价格还能自动调节供求。中央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让市场起决定作用,说到底就是要利用市场机制去产能、补短板。

竞争性领域补短板交给了市场,那么哪些短板需要政府补呢?原则上讲,凡是市场不能补的短板都得由政府补。历史与现实皆已证明,市场并非万能,有缺陷,至少在三个领域通常会失灵:一是公共品或公共服务领域;二是经济存在外部性的领域;三是收入分配领域。这就是说,以上三个领域若存在短板,政府就责无旁贷,要承担起补短板的职责。

具体来说,在公共品或公共服务领域,我想到的短板首先是基础理论研究。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新技术革命的到来,都是以基础理论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为支撑的。可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属公共品,相对于技术研发,也是我们的短板所在,所以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另外,诸如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医疗服务等准公共品,有些市场不供给,有些市场供给不足,也是需要政府补的短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