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2)

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2)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党内政治生态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特别是针对一些地区和部门的政治生态恶化的现实,深入思考新形势下如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深入推进党内政治生态修复与净化,取得了新成果,积累了新经验。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强力清除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的“污染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刮骨疗毒的决心与胆识,强力清除危害党内政治生态的腐败病灶。同时,严肃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反腐工作的实际成果,还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山清水秀的从政环境。坚持抓早抓小、抓细抓常,坚持把党纪挺在国法前面,实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建立健全反腐败预警机制,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一般性问题,充分利用函询、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等手段,及时“咬耳朵、扯袖子、敲警钟”,为防止党内政治生态恶化打上了“预防针”。坚持从吃喝、用车、月饼、贺卡、赶情送礼等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抓起,坚持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经常抓、抓经常,构筑防止微腐败酿成大祸害的“防火墙”。

强化党内制度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态的“免疫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把权力置于制度管控之下,把党内政治活动纳入制度的轨道,强调用制度保障党内政治生态的健康有序运行。大规模清理党内法规制度,制定出台《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清理筛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党的自身建设的相关制度。重新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制度。以问题为导向,新制定出台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等20多部党内法规,使得管党治党的笼子越扎越紧、越扎越密,党内政治生态的免疫防御能力越来越强。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