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冬:文化融合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徐冬冬:文化融合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的创造体现在文化史的演变之中,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将是这个时代的伟大创造。适应时代要求的中国文化体系,将在当今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会通中产生,将在中华文化进入世界的历史性进程里逐步形成并完善。我们将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纳外来优秀文化而形成自有的文化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得我们这个国度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数千年间朝代更迭,中华文化却从未削弱过,它汲取了各民族的养分,不断完善,堪称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正是重构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努力探索建立适应时代的文化体系,重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特质以及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可以得出一个判断:在推进世界文明进程中,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应该也可以成为全人类的基本价值,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中华文化智慧将发挥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人类的创造体现在文化史的演变之中,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将是这个时代的伟大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国文化体系,将在当今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会通当中产生,将在中华文化进入世界的历史性进程里逐步形成并完善。我们将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纳外来优秀文化而形成自有的文化体系。

认识到这一点,对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当今时代发展与文化创造的内在逻辑与现实轨迹。以美术创作为例,观察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中国美术实践,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与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的脉动高度契合。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改革开放的初始,正是中国经历了“文革”以后百废待兴、渴望中华传统文化回归的时期,从事中国传统意象绘画也就是传统中国画是美术界的主流,追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至世纪之交,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蓬勃推进,中国美术创作形成了吸纳西方的各种艺术流派的思想,很多作品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风格。第三个阶段是从世纪之交至今,此时,中国已逐步成为世界的经济大国,政治、经济、外交突飞猛进,影响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讲求东西方艺术的神韵与精髓的交融和谐,成为艺术创作的一种至高境界。可以说,在学习、传承中国绘画传统的同时,对于西方绘画进行充分地学习和理解,是一种文化交流的规律和时代的需要。中国绘画的变革,不应只是技术上的创新,而应融合世界各种文化,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是21世纪中华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进程充分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要注重构建自有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巩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并融合西方文化的先进元素,体现文化精神的会通。

东西方的文化价值体系是不同的。东方文化博大、宏观、综合,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是分析型的。东方讲究合二为一,西方则是一分为二。两者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现代,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生,蒸汽机车的发明,电动机的出现,以及量子物理学的诞生和互联网的全球化,西方科技文明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但是必须要看到,当西方文化高度文明以后,其价值观走向工具理性。他们从西方启蒙中找到了以人类为中心的发展道路。这种以征服自然、以人类为中心的道路走到今天,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许多负面影响已经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宇宙间的生命万物也受到了威胁。如今,消费文化、商业文化、物质文化在全球高歌猛进,多少都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虽然声称其追求民主、自由、平等,但在对自然的问题上却表现出一种征服欲。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