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使命(2)

王海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使命(2)

要回答这样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和日益觉醒的“使命型文明”的“中国之问”,离不开多维度的思考和多因素的互动,其中在承载主体上,需要我们的理论工作者汲取一切优秀的思想资源并结合中国实践经验,致力于创造经典,以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主体和重要载体,“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的基本研究内容和学术生命所依。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觉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为认识当今世界、解决“中国问题”(站在世界看中国和站在中国看世界)和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贡献思想的力量和理论的力量,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建构面向中国问题和基于现实逻辑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

不同于具有个体性和多元性的言语风格和言语方式,话语体系是从全体社会成员的语言交际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具有稳定性和社会性的语言符号系统。中国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载体。积淀和凝聚当代中国话语体系,需要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学者面向“中国问题”,深刻揭示产生中国问题的现实逻辑,并借助于阅读经典著作时思想碰撞所激发出来的思想力量,建构书写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且符合中国人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范畴体系和话语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话语的建构中,不能忘记拾取以往所忽视的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智慧凝成的话语果实。比如,我们可以从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和“中国问题”中形成和提炼出一系列新概念新范畴新理论,通过对这些新问题新概念新范畴新理论的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可以丰富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容,进而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和发展。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