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旗: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选择(2)

李跃旗: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选择(2)

准确把握生态环境治理的思想方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要始终坚持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树立现代化治理理念。

树立系统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对系统治理生态环境曾有过专门论述,他指出,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标本兼治和专项治理并重、常态治理和应急减排协调、本地治污和区域协调相互促进,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就充分体现了系统思维。这些论述是我们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遵循。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系统思维,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把生产生活行为控制在自然承受的范围之内,算好大账和综合账,用整体观、全局观来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将其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生态环境治理的法治化既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是我们实现治理成本降低和可持续化的关键所在。随着《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壤十条”的陆续出台和即将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我国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正在加速完善,也为我们运用法律手段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底线思维。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底线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临界值,一旦量变突破底线,即达到质变的关节点,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底线思维是一种战略思维,它不仅指出什么是不可跨越的底线,按照现行的战略规划可能出现哪些风险和挑战,以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它还能通过系统的思考和运作告诉人们如何防患未然,如何化风险为坦途、变挑战为机遇,如何守住底线、远离底线、坚定信心、掌握主动、追求系统的最佳结果和最大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这就告诫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金山银山换不回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始终坚守“生态底线”,坚持绿色发展,要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