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中五里桥谈判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平津战役中五里桥谈判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摘要:五里桥谈判的成功经验,对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革命时期的三个主要法宝,同样也是今天和平建设时期的主要法宝。

 201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日。回顾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走过的光辉历程和为中国人民立下的丰功伟绩,使我们更加对人民军队的无比崇敬和热爱。

图片1

震惊中外的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战略决战的最后一个大战役。在平津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争取北平和平解放,曾与国民党北平守军先后进行三次谈判。前两次谈判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就北平和平解放问题均未能达成协议。1949年1月15日至16日,双方代表在河北省通县五里桥村(今北京市朝阳区常营回族乡五里桥村)举行的第三次谈判,最终达成了北平和平解放基本协议,为北平和平解放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五里桥谈判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五里桥谈判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的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工作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决策和无比卓越的指挥艺术,体现了我党我军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灵活的对敌斗争策略及正确的斗争方式方法。研究五里桥谈判,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北平和平解放乃至整个平津战役的历史过程,深刻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和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借鉴五里桥谈判的成功经验,对于目前和今后开展对敌斗争,仍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五里桥谈判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一)五里桥谈判的历史背景

五里桥谈判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连续取得战略决战胜利、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变化、北平守敌陷入重重包围之中、我军与傅作义集团开展和谈工作取得初步成果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首先,辽沈战役的胜利和其他战场的胜利使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1948年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更加有利于人民而不利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巨大变化。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同时,西北战场上国民党胡宗南所部被压缩于关中地区。辽沈战役的胜利和其他战场的胜利,全国军事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如毛泽东当时分析的:“中国的军事形势现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现在也已经占有优势,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1)

其次,平津战役的节节胜利使傅作义集团陷入重重包围之中。为了争取中国人民革命的彻底胜利,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 1948年11月29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共一百万人,按照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决定,在华北战场发起了规模巨大的平津战役。入关的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一道,以神速动作,先用“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的办法,完成了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截断了他们南逃西窜的通路,随后按“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顺序发起攻击。1948年12月下旬连克西部的新保安、张家口。1949年1月14日,当东部的天津守敌拒绝接受和平改编后,人民解放军以强大兵力发起对天津的总攻,经过29个小时激战,攻克了华北第二大城市天津,彻底切断了北平守敌南逃的退路,使已经被人民解放军包围了足足一个月的北平成了一座孤城。此时,全国战场形势又起了决定性的变化,淮海战役已于1949年1月10日胜利结束。在这种形势下,迫使傅作义在战与和的问题上不得不作出最后的抉择。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