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军占领了南昌!
“要革命的跟我走!”
1944年,周恩来在反思南昌起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觉得它(南昌起义)的主要错误是没有采取就地革命的方针,起义后不应把军队拉走,即使要走,也不应走得太远。”
诚如此言。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仅仅3天后,起义军便陆续撤离南昌,南下广东,希冀于占领一个出海口,等待苏联的国际援助,组织力量,举行第二次北伐。
然而,前路崎岖,起义军很快便陷入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中。9月20日,起义军不得不在三河坝兵分两路,主力由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率领直奔潮汕;朱德则率领另一部分军队为他们断后。
南下潮汕的主力部队,很快陷入了敌人的包围。10月3日,前敌委员会在广东揭阳普宁流沙新河东侧的基督教堂,召开了南昌起义的最后一次会议。主持会议的周恩来发着高烧,被战士用担架抬到现场。在场的郭沫若回忆,当时他的“脸色显得碧青”。周恩来刚对战败的原因做了几句总结,敌人的追兵就杀过来了。现场混乱无比,连给周恩来抬担架的人也乘机溜走了。周恩来身边只剩下叶挺和聂荣臻。
若不是逃亡路上遇到了中共汕头市委书记杨石魂,这三位中国共产党的中坚人物真是凶多吉少。他们总算找到一条小船。聂荣臻后来回忆:
那条船,实在太小,真是一叶扁舟。我们四个人——恩来、叶挺、我和杨石魂,再加上船工,把小船挤得满满的。我们把恩来安排在舱里躺下,舱里再也挤不下第二个人。我们三人和那位船工只好挤在舱面上。船太小,舱面没多少地方,风浪又大,小船摇晃得厉害,站不稳,甚至也坐不稳。我就用绳子把身体拴到桅杆上,以免被晃到海里去。这段行程相当艰难,在茫茫大海中颠簸搏斗了两天一夜,好不容易才到了香港。
在三河坝分手后,朱德的队伍很快也遭遇到敌人的阻击。激战三天三夜后,4000人的队伍只剩下2000多人。很快又传来主力被打散的消息,队伍人心惶惶。一支孤军,一无给养,二无援兵,该何去何从?
有些军官没打招呼就脱了队,有的不但自己走,还拉着自己的部队一起走。就连林彪都带着几名黄埔同学找到陈毅说:“现在部队不行了,一碰就垮,与其等队伍垮了当俘虏,不如现在穿便衣,到上海另外去搞。”
但朱德不同意。在天心圩召开的大会上,他说:“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个‘1917’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
陈毅曾回忆:“朱德同志在南昌暴动的时候,地位并不算重要,也没有人听他的话,大家只不过是尊重他是个老同志罢了。”但是,“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在群众情绪低到零度灰心丧气的时候,(朱德)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增加了群众的革命信念,这是总司令的伟大之处。”
凭着生死存亡时的力挽狂澜,朱德便是我军当之无愧的总司令。
会议结束后,部队被改编成一个纵队,仅800人。这800人最终成为“朱毛红军”的基础,南昌起义的火种不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