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跳、跳!”
25具翼伞在13日夜里紧急空运到位。雨却一直没有停。伞降分队困兽一样在机场候机厅里煎熬。
没有人动员,焦急、烦躁却无处施展的空降兵们,纷纷开始写请战书、决心书。几乎每封请战书都有类似的句子:“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了空降兵的崇高荣誉,我愿奉献我的一切乃至生命!”
这些请战书在事后被很多媒体称之为“遗书”。尽管是在表现他们不怕牺牲的精神,空降兵们也不能接受这样的更改。李振波说:“请战是为了胜利,不是去牺牲!说我们写‘遗书’,整得好像‘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了。如果牺牲就能救灾,我们第一次就跳下去了,还用写什么‘遗书’?”
14日11时许,雨情稍住,空降兵再次登上了飞机。11时30分,飞机飞临茂县上空,开始盘旋。后舱门打开了,舱门外,云海翻腾,茫茫无际。
第一批伞降队员站起来,挂好伞钩。排在第一个的是李振波——在空降兵部队,每次跳伞任务都是由执行任务部队的主官跳危险系数最高的第一个。忽然,飞机进入了云缝,遮蔽的云层打开了,机会稍纵即逝。
“跳!跳!跳!”
空降兵们等待多时的声音终于响起来,盖过了机舱内震耳欲聋的轰鸣。
李振波回身大喊着招呼一声:“跟着我!”然后,像一个猛子扎进深水,半团着身体跃出了机舱。间隔不到一秒,于亚宾跃了出去。紧接着,引导兵任涛、通信兵雷志胜……第一批7个人,不到5秒钟全部离机。
15个跳翼伞的小分队分成了两组,分两批跳下,每组都有两个引导兵和两个通信兵。这是一个做好“前仆后继”准备的安排:如果第一组出现重大伤亡,第二组跟上,确保足够的人员去完成任务。
高山深谷的地形造成了混乱的空气流动。风向左突右击,上下乱窜,毫无规律地从各个方向撕扯着降落伞。
李振波像一群大雁中的头雁,带着小分队向预定的空降场盘旋下降。空降兵熟练地操纵着伞具,如肋生双翼,在空中追随着李振波的轨迹。
伞花在空中一朵朵绽放,地面上的灾区群众知道,解放军来了!他们成群地追着降落伞奔跑,向着空中挥手、高喊。每个空降兵落地,都会有上百群众围上去,拉着他们的手、胳膊、衣服,甚至扑在他们身上号啕大哭。
15名空降兵安全落地,当地干部把小分队带到了帐篷之中的茂县县委、县政府。面容憔悴的县长高加军握着李振波的手,泪流满面:“你们来了,我们就有救了!”
李振波说,那一刻,他豁然明了,空降兵这一跳,最大的意义是给绝境中的人们带去希望。
二战中,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苏联用莫斯科红场阅兵宣示必胜的信念;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用轰炸东京宣告战斗的决心。面对汶川大地震的空前灾难,15名空降兵勇士,用生死度外的一跳,告诉灾区人民、全国人民,告诉全世界:中国军人是人民最可信任、依靠的力量。
依靠伞降兵带去的海事卫星电话,茂县在与世隔绝了近40个小时后,终于第一次与外界取得了联系。伞降小分队为茂县开辟了三个空投点,救灾物资像他们一样,乘着降落伞从空中落下。“孤岛”茂县打通了空中“生命通道”。
在他们身后,一架架满载救援物资的运输机飞临灾区上空,食物、药品、器械、帐篷源源不断地从天而降,十万受灾群众获得了生的希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