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鹏辉:良好地方金融生态是区域金融稳定的基础

金鹏辉:良好地方金融生态是区域金融稳定的基础

建设好地方金融生态,强化规则约束和契约执行,更能契合政府、银行、企业等各方利益诉求,兼顾各方长远利益与根本利益,成为协调政府、银行、企业等各方利益关系的最大公约数,使地方得以吸纳更多金融资源、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银行机构得以保护自身债权、改善资产质量,企业得以稳定银企关系、维护市场声誉、获得金融支持。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中央层面的宏观政策和顶层设计十分关键,而地方层面积极有为和体制机制性建设更为基础。因此,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地方政府要在坚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统一规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尽管影响区域金融稳定的因素很多,但从基层实际来看,地方能够作为且须主动作为并且需要长期不懈努力作为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建设良好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

良好地方金融生态是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重要基础

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金融业应对外部环境冲击的内在调节机制安排,广义上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人文环境等,狭义上主要指金融法治环境、社会诚信体系、会计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等。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运行的基础,与区域资金流动、金融稳健发展之间具有彼此关联、相互影响的动态均衡关系。近年来,金融生态环境对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强对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的法治、信用、人才和政治保障,创造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把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纳入了金融工作整体框架,提升到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基础保障的重要位置。地方金融生态好,金融体系的内在韧性强,有关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就较低,本地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就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就能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同时,金融业也能够在支持当地发展中做大做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形成经济金融双赢发展。近年来的实践已经表明,一个良好地方金融生态能让地方经济如沐春风快速发展,反之则不仅让地方经济失去了外部血源,更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品牌建设和市场信用,而最受伤害的还是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

对金融稳定,目前学界尚无统一的定义,更多是从“金融不稳定”“金融脆弱性”等对立面来理解。金融稳定并不意味着不发生任何金融风险,而是指不发生系统性风险,金融体系没有大的波动,总体处于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状态,具有应对一定程度内外冲击的韧性。因此,保持金融稳定不是追求零风险暴露,而应致力于提高金融业抗风险的能力。金融业抗风险能力受制于多种因素,既显著受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变量的影响,也与金融生态状况密切相关。相对于根据形势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的各项宏观政策,金融生态环境更具有内在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金融体系面对风险冲击时的调节能力,对维护金融稳定具有基础性作用。从区域或地方层面来看,各项宏观调控政策要由国家统一实施,金融监管和金融改革也更多来自于顶层设计,建好本地区金融生态实际上成为地方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工作格局中最为主动、最为基础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经济结构转换,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金融风险也逐步暴露,特别是银行不良贷款持续“双升”,企业债券违约多发。虽然新旧动能转换必然淘汰落后产能,金融风险难以从根本上避免,但当前金融风险积聚的背后也集中反映出金融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建设好地方金融生态,强化规则约束和契约执行,更能契合政府、银行、企业等各方利益诉求,兼顾各方长远利益与根本利益,成为协调政府、银行、企业等各方关系的最大利益公约数,使地方得以吸纳更多金融资源、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银行机构得以保护自身债权、改善资产质量,企业得以稳定银企关系、维护市场声誉、获得金融支持。对各方目标函数的兼容性决定了通过建设良好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