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波: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三个新着力点

罗建波: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三个新着力点

21世纪世界最重大的历史性事件之一,是中国的快速发展及其与世界关系的显著变化。中国外交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不仅仅只是如何顺利与国际接轨,如何利用国际环境促进自身发展,也开始更多思考如何利用中国经验来解决全球性问题,如何为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以及带有中国烙印的公共产品。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及世界感召力,由此得到快速增长。

治国理政经验的国际交流及其世界意义

2009年,出身赞比亚而长期求学于西方的丹比萨·莫约,写了一本畅销全球的著作——《援助的死亡》。她尖锐批评了西方对非洲的发展政策,相信中非务实合作将为非洲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她在书中称“中国是我们的朋友”。随后,她更是写了本《西方迷失之路——西方的经济模式是错误的》,全面质疑了西方发展模式的正确性和普适性,认为中国模式能为世界发展提供一种正确选择。

莫约的观点仁者见仁,有些观点还需更为深入的研究,但她的观点确实反映了当前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发展及其经验的高度重视。21世纪以来,西亚非洲国家注重“向东看”,拉美国家开始“向西看”,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党也纷纷前来中国“取经”学习。它们看重的,不仅只是中国不断增加的对外投资和援助,也对中国的发展经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它们知道,仅仅在30多年前,中国与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贫穷,但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发展的魅力,也早已辐射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其新作《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一书中,部分论及了中国模式的有效性及中国治理经验的世界性意义。他着眼于中国的有效治理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无序这一鲜明对比,试图回答为什么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开启政治民主化或者现代化之后反而出现了国家衰败?他坦言,中国模式体现出的强大治理能力以及政府超脱利益集团的高度自主性,为当前众多处于国家衰败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甚至为美国改革治理体系并提高治理绩效提供了某种有益的借鉴。

无疑,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崛起的“事实”,也开始追问中国快速发展背后的所谓“秘密”。一些学者喜欢用“发展型国家”来指称中国和部分东亚国家的发展模式。其显著特点在于,国家或执政党在现代化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能够维系经济发展所需的社会秩序稳定,有效动员社会的各种资源以全面推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还能形成一种举国一致对于发展、稳定和变革的“社会共识”。相较于多数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相对较强的政府治理能力、较高的行政效率以及社会各界对国家发展的一致认同和追求,这是中国能够实现发展和稳定的基础性前提。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世人所景仰的,要么是美国模式,要么是苏联模式。而中国基于自身国情,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并处理了自由与秩序、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摒弃了苏联式的教条和西方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或“民主原教旨主义”,探索了一条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它说明,在传统的苏联模式和西方模式之外,的确存在独立自主探索自身发展道路的巨大空间。我们自信地看到,21世纪中国给世界带来的,不仅仅只是巨大的物质和经济贡献,还包括日益自信的中国制度、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后者对世界的影响更是长期的、巨大的。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