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波: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三个新着力点(2)

罗建波: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三个新着力点(2)

全球治理与中国的时代角色

中国对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首先体现在积极推动国际减贫和发展上。过去十几年里,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即便是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也能达到25%以上。IMF也承认,当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位居世界第一,甚至超过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总和。

中国发展所带来的“溢出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凡是去过埃塞俄比亚的人都知道,埃塞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条城市轻轨、第一条现代化的跨境电气铁路、第一座风力发电站、好几座在建水电站、第一个现代化的工业产业园,都是中国人援建或承建的。埃塞这个东非国家,没有丰富的石油和矿藏,但中国却在全面开展与埃塞的经济合作,帮助埃塞提高发展和治理能力,这是对西方批评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最好回应。

中国在国际维和、全球冲突治理、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也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大国责任。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第二大出资国,也一直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派遣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堪称联合国维和机制的坚定支持者和参与者。中国是推动达成《巴黎协定》的主要国家之一,也是较早批准这一协定的大国之一。在当前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之后,中国更是旗帜鲜明地维护这一全球治理的重大成果。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不仅更加“有为”,也更加“有位”。一是推动“存量”改革,即提升既有国际体系的公平、公正与效率,特别是逐步增加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和IMF中等重大国际机制中的代表权和话语权;二是促进“增量”供给,即大力推动搭建以共有、共建、共享为特点的新的多边合作机制。中国推动搭建了上合组织及金砖国家合作组织等,同时倡导创立了亚投行和金砖开发银行,开创了发展中国家组建多边金融机构的先河。中国已经由国际多边舞台的“参与者”和“学习者”,日益成为重大全球治理机制的“塑造者”和“建设者”。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成为国际体系变迁的重要“书写者”。

一些西方国家开始担心,中国究竟如何处理与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关系。习近平主席特别指出,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积极支持和维护以联合国为基础的多边体系,同时致力于推动改革和完善既有国际体系中的某些不合理不公正之处,又以“增量”方式丰富和扩大国际体系的治理容量,体现了与现有国际体系的包容性合作关系。这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重要体现。

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全球治理意愿和供给能力的不足。一些学者开始担忧,世界可能因此陷入一种失序的“金德尔伯格陷阱”。而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无疑有助于诸多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和国际体系的公平公正。如果说,中国实现了自身13亿多人口的减贫和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发展的一大贡献,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又积极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稳定,这是对人类发展的又一重大贡献。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