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桂芳:论中国持久抗战战略的历史地位(3)

史桂芳:论中国持久抗战战略的历史地位(3)

充分认识持久抗战战略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客观、理性分析中日两国国情、时代特点与战争性质基础上提出了持久抗战战略,为最终战胜日本奠定了战略与理论基础。

首先,持久抗战战略是对全面抗战的整体谋划,指出了中国人万众一心、实现全民族抗战,就能够转弱为强、转败为胜,达到民族独立之目的。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迅速结束战争,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指出全国性的全民族性的抗战已经开始。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特别强调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任何的动摇和妥协,动员全民族抗战。

其次,中国的持久战战略打乱了日军的计划,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沼,预示其失败的命运。如上所述,卢沟桥事变后,日本迅速做出扩大战争的决定,并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占领中国沿海及中部的大城市,随着战线的延长,日本的缺点日益暴露,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加强了政治诱降。中国对此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毛泽东同志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根本方针是决不会变的。武汉失陷后日本的甜言蜜语,例如放弃其所谓‘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方针,转而承认以国民政府为对手,例如所谓华中、华南撤兵的条件,乃是诱鱼上钓取而烹之的阴险政策。”

再次,中国的持久抗战,既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战,也是为世界和平、正义而战,为战胜日本法西斯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是最早抗击东方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的大部。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总兵力的80%用于中国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击着半数以上的日军。中国抗战减轻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使日本与德国东西并进计划化为泡影。中国军队还组织远征军出国开赴缅甸对日作战,解救了7000余名英军官兵。中国驻印军、远征军的缅北、滇西反攻,为收复缅甸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在持久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军民死伤3500万人,财产损失6000多亿美元,战争消耗400多亿美元(1937年比值)。中国人艰苦的抗战、牺牲,赢得了国际同情与尊重,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抗战时期,中国废除了与美、英等大国的不平等条约,实现了近百年来民族独立的梦想,中国还成为国际舞台上屈指可数的大国之一,对战后世界和平秩序的建立作出了贡献。以国际组织为例,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四国倡导,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中国政府首脑正式参加同盟国会议,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1945年4月,在美国举行“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不仅派代表参加会议,而且在《联合国宪章》签署时,中国代表团第一个签字,成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当然,中国抗战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印度等国给中国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道义上的支持,表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是相互同情和支持,显示着和平与正义的力量。

总之,中国的持久抗战战略是战胜东方法西斯日本的根本战略,是审时度势、客观分析中外形势和战争趋势基础上提出的,是中国对于世界和平、正义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史桂芳,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