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摘要: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不可能一朝满足、一蹴而就。然而,人民的良好愿望绝不会落空。习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它将引领我们通过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朝着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向坚实前进。

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都是当前建设发展的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强调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准确把握并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观点,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人民群众有什么样的需要

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快速增长后的必然结果。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人均GDP已突破8800美元,正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人民群众收入增加,在物质生活水准以及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自然水涨船高。习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都是当前建设发展的重点。

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是指不同类别的需要。教育、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住房等,涉及的是民生领域;环境则涉及生态和社会治理领域。对于民生领域,要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对于生态和社会治理领域,一方面要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如转变生态观念,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另一方面加强社会治理创新,通过创新网格化治理、完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共享共治,从而使生态和社会治理实现根本好转,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文化建设,使人们求知、娱乐、健身等更加便利、多样,真正实现古语所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的理想社会状态。

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要,既指事物不同方面的需要,也指需求矛盾的主次之分。就对事物不同方面的需要而言,对于同一类型或同一层面的需要,城镇居民和农民不尽相同;城镇职工和城市农民工、下岗待业人员的需要也不尽相同。就需求矛盾的主次而言,不同时期人民群众需求的主要矛盾会发生转变,如对于人民群众期待“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过去主要矛盾是医疗卫生水平整体较低,现在的主要矛盾是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不均等。因此满足人民群众不同方面需要,要对症下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根本

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最根本的是要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即坚持增进人民福祉、坚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和坚持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增进人民福祉,是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多元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人民群众的需求无论如何变化,其基础在于做大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总量。国弱则民贫、国衰则民穷。只有做大了公共服务的总量,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才能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面的群众需求。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总量扩大后人民的福祉能够均等地增加。当前我国处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这个时候如何做到合情合理、恰如其分地增进人民福祉,成为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正是因为无法有效回应人民的多元化和差异化诉求,使阶级裂痕增大,导致社会矛盾丛生。因此,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才能够真正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多元性和差异性的重要手段。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都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通过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享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共同富裕又不止于共享,因此,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好共同富裕和共享之间构成的矛盾,解决好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因时代变迁、制度差异或客观环境变化造成的贫富差异问题。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最终归宿。当人民群众的各种差别性需求都满足时,人们追求的目标就是全面发展。如果说小康社会满足了人的基本温饱,那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就应当着眼于增加人的幸福感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供信息化大数据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等。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