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摘要: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习近平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教师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教育旨在促进学生有价值地发展,因此,教师在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自身的价值观也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学习产生直接的、深刻的影响。

习近平高度关注教师作用的发挥和教师本身的价值观修养。2014年9月9日,他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的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他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殷切期望,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好老师的品质: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结合时代的需求,站在政治家的高度,他对“传道”作出了崭新的解释,鲜明地提出:“好老师应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习近平勉励广大教师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去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指出,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2017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看望师生时,勉励法学专业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做好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同时,深入了解法律实际工作,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励学生。

习近平以上这些论述,为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教师队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更好地发挥教师在青少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榜样示范作用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全社会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支持网络和良好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需要一个更加良好的全社会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氛围。

习近平非常强调良好的家风家训对青少年儿童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奠基性作用。“天下之本在家”。他高度重视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和家风建设,认为像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以及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将家庭建设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认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他希望广大家庭“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

习近平特别重视社会环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他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人们在价值观问题上知行脱节的问题。他反复强调指出,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他非常重视礼仪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强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一些礼仪制度和庆典活动,以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还强调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提倡“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习近平非常重视网络环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网络上的信息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直接的、强有力的影响。他多次指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

在习近平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教育问题的思想指导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委以及各省市自治区近几年已经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有关文件,各级各类大中小学也积极行动起来,扎扎实实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社区和成千上万的家庭也积极行动起来,努力为青少年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条件。整个国民教育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在逐步走向深入。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