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全球营商环境竞争新优势(2)

赢得全球营商环境竞争新优势(2)

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绩显著

近年来,我国在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上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企业发展诉求和国际高标准仍有差距。

一方面,我国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从市场准入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为改善营商环境指明了方向。最新公布的《外商产业投资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将外资限制措施由上一版的93条减少到63条,开放水平大幅提高。从简政放权看,2015年我国提前完成减少三分之一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2016年又减少165项国务院部门及其指定地方实施的审批事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便利度明显提高。从生产成本看,全面推进“营改增”、清理整顿涉企收费、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提高物流运输集约化水平等一系列“降成本”措施初见成效,2016年降低企业成本1万亿元左右。从知识产权保护看,政府采取了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执法等系列措施,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明显改善。美国商会2016年发布《国际知识产权指数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指数为12.64,连续几年呈显著上升态势,远高于印度、印尼等其他发展中国家。

另一方面,企业对营商环境优化的诉求明显增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教育、医疗、文化、金融、信息等服务业领域成为新热点,企业迫切希望服务业准入和管理能够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加强研发创新,企业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诉求日益强烈;随着国内市场潜力不断扩大,企业迫切希望尽快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接轨的法律环境、市场环境和商事管理环境;随着劳动力、土地等传统要素成本大幅上升,企业迫切要求降低物流成本、税费成本、融资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等。

当然,我国营商环境与企业诉求和国际高标准仍有差距。一是整体开放水平仍有提升空间,特别是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部分服务业领域有待继续扩大开放。二是不少服务业领域大门已经开放,但从事各项具体业务仍需行业主管部门核准。三是项目前置审批时间偏长、环节偏多。四是税负仍有下降空间。

进一步厘清利用外资的战略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利用好外资实现经济向更高形态发展,需要做好三个转变:

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形势下,市场需求是最稀缺的资源。谁掌握了市场需求,谁就在吸引投资方面掌握了最大主动权。要系统设计政策框架,通过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等措施,将内需潜力真正释放出来,让广阔市场空间成为吸引外资的核心竞争力。

从引资为主向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转变。充分利用国内良好人力资本和产业配套优势,加大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高端环节的吸引,更加注重吸收搭载在国际投资中的技术创新能力、先进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业强国战略实施。要从产业开放、税收政策等入手,打造承接研发等服务外包的优良营商环境,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办公室。

从优惠政策为主向制度规范为主转变。主要是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建设为抓手,与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接轨,形成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通过向全国复制推广相关经验,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极大降低市场主体面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释放制度红利。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