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林:推动我国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2)

李培林:推动我国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2)

 二、现阶段继续推进民生建设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则

近5年来民生建设的重大成就,标志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跨越了一大步。现阶段继续大力推进民生建设,需要我们把握好以下重要原则。

第一,民生建设是最大的政治。世界各国社会制度的竞争和比拼,国家和社会的人心向背,都决定了民生建设的政治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持续提高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民生建设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是一个重大原则。

第二,民生建设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经济发展是民生建设的基础,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经济搞不上去民生能够持续改善的。但经济增长是遵循周期波动规律的,而福利和民生期望则通常是刚性增长的。因此,必须遵循民生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要防止空头福利承诺误国,更要防止民粹福利主义绑架民意。

第三,民生建设的投入要多方开源。经济发展要靠搞活企业和市场,要降低税负,而降低税负则会减少财政收入,民生建设如果过度依赖财政则会成为无源之水。因此,民生建设必须坚持开源节流的原则,一方面要突破利益的藩篱,大量减少不必要行政支出,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另一方面广泛开源,动员和激励各种社会力量推进民生建设。

第四,民生建设的机制要考虑长远。民生建设要注重长期的制度和机制建设。我国是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构建一种什么样的民生建设制度对未来影响巨大。而且制度一旦建立,就会产生“制度依赖”,要改变就很困难。要坚持适度普惠的原则,小步快走、逐步提高;要坚持“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原则,优先扶助最需要社会扶助的人群;要坚持社会政策托底的原则,保障每个人的生存权、发展权。

第五,民生建设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民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尽管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依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人均经济产出水平、人均资源水平、人均生活和福利水平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收入差距、减少和消除贫困(包括相对贫困)等,都不能期望一蹴而就,都不能空喊不切实际的目标,必须长期坚持、久久为功。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