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党的主要理论创新  郑又贤

十八大以来党的主要理论创新 郑又贤

摘要: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步入新起点后还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挑战,以破解现实中出现的难题和开拓更加辉煌的未来为主线,不断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同志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不但体现在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和制度安排上,而且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上。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在探索中不断丰富发展,特别是适应新的实践要求而取得许多重大的理论突破。这主要体现在习近平同志的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中,标志着党的理论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主要创新,当数如下几个方面:

★从党的理想和中华民族梦想的统一中,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新的深刻意蕴。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同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后,他又在不同的场合对中国梦做出具体而深刻的阐述,使之从“梦想”逐步升华为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华民族的理性奋斗目标,最终围绕中国梦的内涵、特点和实现形成了一整套理论、思想和观点。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和国家到本世纪中叶乃至更长时间的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如习近平同志所言: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实现民族复兴的近期目标,现在已经进入决胜的最后“冲刺”阶段;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期奋斗目标,现在正创造条件准备顺利进入的阶段,旨在推进中国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许多人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到此就已经达到预期的目标,其实不然。因为,那时可能有不少国家早已迈入现代化的行列,在经济、科技等方面都具有我国所未达到的水平,甚至在现代化建设上也积累了比我们多得多的成功经验,所以我们还要经历一定时间的现代化发展积累,才能在横向比较上突显自己的优势,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可谓实现中国梦的远期奋斗目标。

实现中国梦,是现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其必由之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首先是指其实现的方向和道路,其次是指其存在的基础,即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的过程中逐步推进和完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当今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都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过程。我们应该努力推动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相辅相成。

中国梦的提出及其系统阐述,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新的深刻意蕴。其中最重要的是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旨在实现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理想,但又是在中华民族、中国人民“追梦”即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实现的。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民性,不但是共产党人的共同理想,也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大家都应该为之实现而努力奋斗。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现和中国梦的追求一样,也要经历一个过程,是一个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对社会主义的选择,开启了近代以来最伟大的“追梦”之旅,从而走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困境,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使自己从备受凌辱乃至任人宰割中站了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特别随着中国梦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中国人民逐渐富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续推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乃至实现中国梦,终将使中华民族“强起来”。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广大发展中国家追求幸福的梦想与“中国梦”是相通的,可以从“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追求中得到启示,选择与本国实际相符合的道路、理论和制度,使自己站起来、富起来并最终强起来。

★立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推进到新的水平和阶段。

习近平同志在“7·26”讲话中,明确肯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这一主题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其一,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有力驳斥了将之曲解为所谓“资本社会主义”或“国家资本主义”或“新官僚资本主义”的观点。二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从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作出了更加具体而明确的说明。三是强调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指出其既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从而对中国两个“30年”的发展做出既客观又辩证的把握。四是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回答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注重解答干部群众思想上的疙瘩”,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五是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提出并创造性地阐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其主要创新,一是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逐步形成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并将其逐步确立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以及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进入了一个新境界。二是强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统一体,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求努力促进“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三是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繁重、艰巨,要努力破解制约其实现的重点难点问题,着力转方式、补短板,加强全面协调,并把防风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四是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本目的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五是明确肯定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调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要努力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六是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必须始终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要求执政的共产党“打铁还需自身硬”,特别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并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