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归根到底是自我革命,是壮士断腕,是换羽新生。
2015年12月2日,一纸命令传来,第27集团军领导机关和直属分队移防山西,成为全军第一个因改革进行部署调整的军级单位。
改革如登山、似闯关、像大考。这一轮改革,全军团以上建制单位机关减少1000多个,非战斗机构现役员额压减近一半,军官数量减少30%;几十支部队移防部署,三天之内开拔;数百名将军调整岗位,接到命令当天即去报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从关中平原到西北大漠,从天府之国到雪域高原,从江南水乡到岭南山区……几年来,多少热血军人离开繁华都市来到边陲小城,告别父母妻儿走向陌生远方。改革中,许多军官脱下挚爱的军装。这些军人的转身,同样助推着人民军队的转型。
改革,牵动亿万颗心。这些年,军委改革和编制办公室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建言献策的来信。他们中间,有部队官兵,有地方领导,有专家学者,还有老红军、老战士……
改革,得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习主席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役,军队要全力以赴,全党全国要大力支持,坚持军地一盘棋,齐心协力完成跨军地改革任务,以实际行动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把军政军民团结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助推改革强军的巨大力量。许多地方党委议军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是:为官兵减负,就是给军队改革助力。
改革,引起世界关注。外国媒体上,对中国军队改革的描述频繁出现“罕见”“密集”“震撼”等字眼。“不必过度解读。”虽然中国国防部发言人的回应总是云淡风轻,但在各国同行的眼中,这些变化似乎并不简单。
国防大学防务学院,来自多国军队的中高级军官学员,举行了一场题为“中国军改”的圆桌讨论。一位外军学员感慨道:“中国军改涉及面广,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改革得以顺利推进,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力。”
改革正在路上。5年来,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刀阔斧、蹄疾步稳,迈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的历史性步伐,实现历史性突破、取得历史性成果。这场重塑重构使我军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为强军事业增添了强大动力,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深厚基础。
改革未有穷期。习主席号召,我们要保持锐意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保持攻坚克难的勇气,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夺取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胜利。
——要把统一思想认识贯穿始终,引导全军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跟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跟紧国防和军队改革前进步伐,形成推进改革强军的强大势场;
——要把坚持问题导向贯穿始终,扭住深层次矛盾和重点难点问题持续用力、精准发力,确保改革不断取得突破;
——要把加强组织领导贯穿始终,把准改革方向,搞好研究论证,掌控节奏力度,加强检查督察,使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这三个“贯穿始终”,为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向纵深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必将引领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让我们再次回到朱日和草原,回到那片被炮火和履带反复犁耕的土地。与以往历次大阅兵不同,此次受阅官兵是直接从演兵场开赴阅兵场。
“统帅千钧授,全军一念同。”改革驱动千军万马,在习主席深情的目光注视下,正鏖战在广袤的国土、浩瀚的苍穹、遥远的大洋!
(新华社记者曹智、王玉山 解放军报记者武天敏、曲延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