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张鹏:面向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国:橄榄型社会与M型社会的比较(12)

七、我国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举措

尽管我们在主线方面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最终需求。而需求来自于谁?来自于投资和消费,而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又都来自于收入分配改革。所以说收入分配改革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从总体来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倡导勤劳致富、支持创业创新、保护合法经营,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坚持注重效率、维护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突出增量改革,带动存量调整。

下面我们看几个关键性领域的安排。

第一个,毫无疑问是初次分配,初次分配是基础。第二个是再分配,再分配是重要的协调。第三个是扶贫开发。解决收入端的问题,往往不能依托收入自身,而要依靠生产对收入的支撑和鼓励。

(一)初次分配制度

1.促进就业机会公平

就业是形成中间阶层的关键性助力,没有就业就很难形成稳定的、不断增长的、较具社会影响力的中间阶层。因此要大力支持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完善税费减免和公益性岗位、岗位培训、社会保险、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借鉴推广公务员招考的办法,完善和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在国有企业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的公开招聘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2.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

要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保障职工带薪最短培训时间。新增财政教育投入向职业教育倾斜,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建立健全向农民工免费提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制度。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认证体系,规范职业技能鉴定收费标准。提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