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捷: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3)

李捷: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3)

求是网: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判断,网上有一种说法,认为之前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又提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感觉冲突了。那么您如何回应这种看法呢?到底应如何理解这两个阶段?

李捷:这个问题就说明,我们理解很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克服概念上的障碍。表面上看都是一个词——“阶段”,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又是另外一个阶段了,这样的理解就叫做望文生义。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但也是历史的产物,存在着局限性,也要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两个方块字,字一样,但实际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领会很多概念的时候,一定要还原到当时的历史中去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在什么地方?中国什么时候进入社会主义?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我们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因为当时还需要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国家的工业化还没有开始,而社会主义是要建立在国家工业化的基础上的。所以在进入社会主义之前有七年的实践,三年巩固政权,四年为后面的工业化建设做准备。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产生,我们开始了工业化的建设,包括基础性设施、国防工业、纺织工业等等,与此同时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到了1956年,党的八大就宣布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进入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的任务是什么?就是要实现工业化。从历史上看,当时的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初始阶段,是解决一个从无到有的问题。我们用五个五年计划建立起比较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到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宣布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为进一步向更高阶段的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我们的主题仍然是实现现代化,那个时候叫“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为了朝更高目标迈进,小平同志确立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明确了我们要在建国100周年也就是2049年前后完成现代化,这个现代化不是一个完全的、完整的现代化,而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现代化。如今我们的现代化可能含义会更加深远与丰富,但总体来说这是一个过程,也正是因为长期的探索我们才逐渐形成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完整的认识,那就是中国从进入社会主义开始,一直到最后实现现代化的整个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也就是说,至少到建国100周年,2049年这一段时间都属于初级阶段,而且我相信在这之后应该还属于初级阶段。因为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是会不断提高的,事物在发展变化。就像西方国家虽然现在在走向衰落,发展不景气,但还是在向前发展。因此我们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另辟蹊径,不走西方的道路,但是最后我们的现代化水平、我们的目标还是要超越西方,这样才能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相信我们的时间会更长一些。这样我们再看这个阶段就很清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来也会有更高的阶段,也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完成的时候继续向前发展,一直发展到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的时候。在这之前,中国的实践一直充满生命力,是不断发展的。但是我们现在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的基本国情,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不是说要超越初级阶段,而是初级阶段其中的一个部分。相对于1956年到1980年我们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建立了现代化所必备的初始工业化基础,在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后,国家的综合实力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阶段就是直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是为在本世纪中叶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的。

刚才讲到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会不会在2049年就结束了,这个可能有很多人会关注。我的看法是,搞理论一定要为实践留有足够的余地,而不要随便下断言。因为我相信,那个时候有那个时候的事情,那个时候有那个时候的发展。那时候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是还要往下延伸和发展,一切都取决于未来30多年的现代化建设。而到那个时候,我们再根据当时的发展水平,当时的具体国情来做判断,这也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否则我们搞理论的就变成了一种先验论的东西,就会跌跟头、犯错误。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