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河南省汝阳县第一中学的报告厅里,掌声阵阵。台上的主讲人满头白发,但身板硬朗、腰杆笔直。作报告前,他向大家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憨厚地说:“我就是个干巴瘦老头儿,一阵风能吹俩跟头,能做出啥惊天动地的事呢!”
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老头儿”,带领了一个上访不断的落后社区完成了华丽转身,成为连续6年零上访的国际安全社区、全国文明和谐示范社区。
他,就是洛阳市吉利区河阳新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于书法。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入推进,洛阳市掀起了学习于书法先进事迹的热潮,安排于书法在全市9个县市做巡回报告。起先他再三推辞,甚至向组织递交了辞职信。上级领导诚恳地说:“我们想把您的好方法、好经验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您是老党员,就当给大家上党课,这样总可以吧?”就这样,于书法才走上了讲台。
做事情,一根筋
今年69岁的于书法,是一名军转干部,曾在洛阳石化总厂从事党务工作。2005年,57岁的于书法通过考试,竞聘为河阳新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2010年担任党总支书记,至今已奉献了12个年头。
刚上任,社区部分党员就给于书法出了道难题。原来,河阳新村社区是洛阳石化在新世纪初建成的一个职工生活区,社区党员大多是石化的企业协解(协议解除劳动合同)职工。这些人离职后,家庭生活困难,牢骚满怀。有些党员创业失败后,党组织找他们开会,他们一甩手,“命都顾不上了,开什么会啊!”
凭着在企业多年的工作经验,于书法意识到,社区要稳定,首先要抓住失业党员再就业这个“牛鼻子”。
于书法了解到,协解党员中有18位创办了企业,积累了创业经验。他挑出3位代表,在社区第一次党员大会上,给大家介绍创业经验。代表的发言,给100多名党员带去了信心,引起了强烈反响。
于书法又趁热打铁,接连推出5位自主创业的党员典型,还在社区开辟了“自主创业路,党员当先锋”宣传栏,宣传党员的创业事迹。先进典型的带动,激发了大家创业热情,先后有160多名协解职工和党员走上了创业之路。
为实现社区精细化管理,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2014年,于书法主动提出搞社区网格化试点,首要任务就是走访住户,查核信息,一个人要负责300多户。工作一布置,大家意见都很大:“别的社区都没弄,咱也别弄了,出那个风头干啥?咱社区居民这么多,同样的活,人家干一天,咱得干三天。再说了,居民又不理解,还是别搞了吧?”
于书法专门召开班子会议,他说:“不为社区服务,要我们干什么?只要对居民有好处,千难万难也要走下去!”
他要求党总支副书记和居委会副主任率先示范,碰到住户不开门、不配合的,就去两次、三次。慢慢地,居民的门敲开了,其他工作人员再也没有怨言,工作顺利推行。
带有军人作风的于书法,对工作十分严格。为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他每个月组织民情考试,从每位网格员负责的300个住户中,随意挑选信息,一对一提问,考完后,还要打分排名,贴在公示栏上,一点儿不含糊。几个月下来,每个网格员基本上都能点姓名知住址、点住址知住户、点住户知需求。
于是有人就向于书法建议:咱们每月的考试取消了吧?但他坚定地说:“干工作不能前紧后松、更不能虎头蛇尾!松松紧紧,等于没抓;干干停停,等于没干!”
一年后,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换来了社区书记负责社区、支部书记负责片区、支部委员负责网格、党小组长负责楼栋、党员志愿者服务家庭的“五级负责”管理网格,带动了社区党建、综治、计生等工作蒸蒸日上。大家都说:“没有于书记的一根筋,咱社区咋能搞得这么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