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密草盛好画风

林密草盛好画风

摘要:如今,“绿锁黄龙”,春季的沙尘暴不再是“常客”,彻底停伐使森林得以休养生息,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让内蒙古生态整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局部呈现出好转态势。内蒙古正将绿色、美丽的身影展现给世人。

呼伦贝尔大草原。

郭伟忠摄

阿尔山的秋天。

资料图片

草原彩虹。

苏亚拉图摄

克鲁伦河。

资料图片

行走在内蒙古大地,绿色成为主色调、主旋律。绿色的森林、绿色的草原,沙漠中也在加绿、护绿。内蒙古有最大的国有林区,有最广阔的草原牧区,还有浩瀚的戈壁沙漠。十几年前,风沙肆虐曾是内蒙古中西部人根深蒂固的“春天记忆”。如今,“绿锁黄龙”,春季的沙尘暴不再是“常客”,彻底停伐使森林得以休养生息,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让内蒙古生态整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局部呈现出好转态势。内蒙古正将绿色、美丽的身影展现给世人。 

沙漠居民

治沙不再单打独斗

位于库布其沙漠北部边缘的内蒙古达拉特旗人依然记得当时吃饭时的顺口溜,“春天种了一坡,秋天收了一车,打了一笸箩煮了一锅,吃了一顿剩得不多……”达拉特旗林业局副局长吴向东告诉记者,以前,人们受尽了沙漠的“欺负”,有的不得不背井离乡找活路。

布和曾是展旦召苏木展旦召嘎查一名普通的农民,20年前,受环境逼迫外出创业,事业有成后回乡发展沙漠旅游业。近几年,治沙成了他的主要工作。“沙子待在原地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流动沙丘,一场风过后,管你是农田还是房屋,根本挡不住像推土机一样推进的沙丘。”展旦召苏木,烈日下,正在和工人打沙障的布和回想起十几年的治沙之路,依然感慨万千,“把沙柳砍成几十厘米长,人工一根一根插入沙丘,织成网格连续几年,每年都干到腊月二十几,直到下了雪才停工,第二年开春再在沙障中间栽植树苗。”

吴向东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到后来的“天保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达拉特旗治沙从当初的“遍地开花,单打独斗”发展成如今的“规模化”。近些年,地方政府又相继实施了贷款治沙工程、地方财政投入治沙等工程,10年间,达拉特旗治沙投入超过10亿元。

站在沙丘顶上登高远眺,昔日的流动黄沙已被郁郁葱葱的植被牢牢锁住,就连极目远望的沙漠中也布满了星星点点的绿色。如今,库布其沙漠北部边缘形成了长100公里,平均宽度3公里的锁边林带,库布其沙漠向北移动的问题就此解决。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