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国际> 正文

叶海林:中印关系的现状与未来(7)

对未来中印关系发展的预判性思考

展望整个中国的南亚策略,如果我们把印度置于中国的国际战略、南亚地区战略和中国西南战略方向的框架去考量,我们对未来的中印关系发展也要有一些预判性思考。

首先,对印度在中国的全球战略中到底占据怎样的地位,我们要有一个判断。我们前面已经说到了,在中国看来印度既可能是中国在全球秩序改革和重建过程中一个合作者,又可能是影响中国在南亚地区推行周边合作战略的一个阻力;既可能是中国南亚战略的一个潜在的合作对象,又可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领土安全的一个主要威胁。印度的身份是多元的。在不同的视角下,中国看到的印度并不一样,在国际事务层面、在地区事务层面、在双边领域层面都不一样。我们在不同的事务上看印度,在经济领域中他是一个合作者、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在政治领域中,我们又担心印度有没有可能成为美、日的有力的同盟者来制衡中国;在军事上,我们对印度的快速增长的军事实力有没有可能威胁到中国西南领土安全存在忧虑。

印度的形象在中国看来并不是一面,是很多面,所以中国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在考虑中印关系的时候,印度对于中国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它到底是我们的一个可借鉴的力量,还是一个我们需要防范的对手。这个问题对中国来说是核心性的问题。尽管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我们非常希望推动与印度的合作,希望视印度为“一带一路”的合作伙伴,但我们依然要思考清楚在整个中国的对外战略中,印度的性质和作用到底是什么,在全球领域当中我们如何看待,在地区事务上我们如何看待,在双边领域中我们如何看待,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印度是不是像很多人所想象的那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涉及到对印的身份认知问题。

这里面,我们集中讨论一下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印关系。

“一带一路”是我国近些年来提出的一个最主要的对外合作框架。在这个合作框架中,我们给印度赋予了一个相当的地位。因为印度的经济体量毕竟是南亚其他的所有国家都不能比的,所以如果印度成为“一带一路”的合作伙伴,对中国“一带一路”在南亚地区的推进会有非常大的助力。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基于经济发展和合作前景的一个构想。但这个构想是能不能实现,也仍然要取决于很多现实的客观条件。

我们在前面谈到过,印度面对中国的地缘政治合作和地缘经济合作的考量要比中国复杂。中国更多看的是,如果印度市场能向中国打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这对于中国推进与南亚的经济合作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中国企业在海外找到一个新兴市场也会产生非常关键的正面促进作用。

但是,印度却有这样几个焦虑。第一,印度会担心这样的中印经济合作会让印度的经济发展陷入到中国的框架中去,也就是把印度的经济发展置于中国经济发展轨道上。这在认为自己要走印度制造即印度工业化道路的莫迪政府看来是不可接受的。第二,印度也有一个另外的忧虑:如果中国在南亚的经济合作规划进一步提升,会不会动摇印度在南亚的地缘政治优势。我们前面谈到了印度在南亚地区的政治优势和军事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在使用军事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方面,印度也一直比较果断,这是因为南亚国家在经济上与印度完全不对等,印度的经济发展基本上不依赖南亚国家,他的经济发展的外部助力来自于美国、欧洲、日本。这跟中国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反差。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相当程度上的外部助力来自于我们周边。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了中国经济建设飞速提升。那么,印度不用担忧他的地区霸权主义政策会在经济上反噬地缘政治合作成果,这点是中国必须考虑的,而印度不需要考虑的。但是,印度需要考虑的是,如果中国的经济力量进一步在南亚得到经济增强,有可能会使得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多依赖于中国,如果这种依赖强大到一定程度以后,会不会使南亚的这些中小国家对印度产生一种独立自主的倾向,这些国家更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先是经济力量,再就是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来实现相对于印度的独立,以避免继续遭到印度霸权主义的干预。而这点也是印度所不愿意看到的。

印度在面对“一带一路”至少是有这两方面的忧虑。中国能不能说服印度放弃这两方面的忧虑、澄清这两方面的误解或者说消除担忧,是“一带一路”能不能争取到印度参加其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如果在这两个问题上中国都不能让印度感到放心,印度想下决心参与“一带一路”是基本不可能的。

我们要看到,在这两件事情中,第一件事情中国是有可能做到的,通过经济合作的成效,使得印度感受到和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经贸合作,有可能对印度经济是一个利好消息。那么怎么做呢?并不是我们跟印度反复去谈,经济合作不会影响到你自身的工业化、产业化,这种话题我们谈一万遍,印度也不会相信,关键是我们要做到这点。通过中国与南亚周边国家的友好平等互利合作的成果,让印度看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并不会把周边国家纳入到中国的经济发展轨道中去,并不会使得他们成为中国经济的附庸,这是需要客观事实来证明的。什么样的客观事实呢?就是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经济合作,确实帮助这些国家自身的经济有了更强的造血能力,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建立了更好的工业化、产业化平台,国内市场进一步被激励出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如果中国做到了这些,会对印度产生一个潜移默化的心理说服作用,这要比中国直接去跟印度谈“一带一路”不会影响其国内的正常产业化要好得多,这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是,要中国坚持不懈,让印度感受到中国发展给周边国家带来的好处,这个可能性还是有的。

另外一个问题恐怕就非常难了,中国能不能够说服印度,中国的“一带一路”不会削弱印度在南亚地缘政治当中的独特地位。因为这里涉及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就是,印度认为自己的地位领先于南亚其他国家,他要求别的国家在和南亚地区打交道的时候要贯彻这点。中国让印度不再担忧这件事情,就必须满足印度的要求,就必须把印度置于南亚的其他国家之上。这件事情既违背我们的外交传统,也违背我们的经济利益,同时也违背了中国在经济上向印度证明中国的“一带一路”不会影响到印度自身产业化的目标。因为我们在前面说过,中国需要通过与南亚周边的国家的合作成果向印度证明“一带一路”对他们的自身发展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假如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事事以印度的经济利益为核心,那么“一带一路”就很难在南亚周边地区真正的开花结果。如果产生不了良好前景,中国就无法向周边包括印度在内,证明“一带一路”是有利于大家的,是互利共赢的。这就陷入到一个逻辑上的死循环中,或者我们称其为逻辑上的“二十二条军规”。这个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真正的难题,难题的化解者不是中国只能是印度。中国怎么能够让印度认识到,把南亚国家置于自己的“禁脔”,建立所谓南亚封闭的霸权体系,并不符合印度的利益,也不符合印度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才是真正的问题难点。解铃仍须系铃人,解决问题的只能是印度政府,不能是中国。在印度没有认识到这点之前,中国想争取印度全心全意参与“一带一路”是做不到的。这一点,我们在一段时间以来中印在“一带一路”的对话中能够感受到。

印度的两层疑虑中,我个人感觉更重要的是第二层疑虑。印度更担心“一带一路”会削弱自己的地缘政治优势,而这点恰恰是中国无论如何说服不了的。所以,在“一带一路”问题上我们要有耐心,要让时间来证明我们的努力是真正有利于南亚地区的,并不会对印度的国家利益造成太大的伤害,尤其不会对印度并不合适的过分的利益需求造成伤害。印度对自身的产业化关注是一个合理的利益诉求,中国要体谅要尊重,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跟印度形成共识,去共同解决印度关心的问题。但是,印度的南亚地区霸权主义的诉求并不是一个合理的诉求,所以中国既无可能在道义上支持,也无可能在现实中予以配合。双方在这个问题上有分歧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这个分歧恐怕化解起来并不是中国一家能够做到的,同时我们还要让印度逐步的认识到这点,而这个问题如果印度认识不到,那么中印关系未来的发展前景就不是特别乐观的。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