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国际> 正文

叶海林:中印关系的现状与未来(8)

这是我们对未来的中印关系发展做一点展望。双方都需要摆正心态,对于中国来说中国急不得,而对于印度来说印度也要看到长期和中国的博弈,甚至在事事上试图以压迫性方式向中国去主张合理或不合理的权益最终还是得不到。因为,尽管中国的主要方向不是印度,但也绝不意味着中国会无底线地让印度不断地进行战略透支,不断地去利用中国现在不以印度为主要对手的态势去向中国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

对于中国来说,坚持我们的耐心,让时间使印度清醒起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策略。从中国的角度来说,现在急着去争取印度,甚至是给印度一些超过南亚其他国家、超过我们“一带一路”中其他重要伙伴的超常的待遇,我觉得都是不适宜的。印度是中国的一个重要邻国,但不是一个特殊邻国。我们一定要把“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外交基本原则贯彻到外交中去,以它作为衡量我们南亚策略的一个标尺。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从中国与过去和南亚国家、和印度打交道的历史也可以证明出来。中国对南亚事务的参与力度越高、对南亚中小国家利益关切考虑得越多的情况下,中国在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反而是平衡的。这里面有一个逻辑问题,我们回头可以去研讨一下中国与南亚国家地缘政治的基本态势。

在南亚,印度一家独大,这是毫无疑问的。其他的国家样对印度来说,实力明显不足。如果中国在和南亚其他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也以印度为优先的目标,优先照顾印度的顾虑,唯一的结果就是使印度一家独大的地位变得更加明显。印度有没有必要因为中国的配合,就认为中国的帮助与支持是印度在南亚地位的关键因素,或者因此对中国予以回报,在外交上、在经济上、在安全上跟中国展开平等合作,进行相互配合?印度没有必要。如果中国这样做,会使南亚其他国家与印度之间的差距变得更大,从而更有利于印度在南亚地区推行排他性霸权主义策略,这显然是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也不符合中国的外交原则。

在南亚的独特的地缘政治的格局下,中国更应该做到的是,努力支持南亚的中小国家独立自主,以一个域外世界大国的身份去帮助南亚国家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保护自己,实现南亚地区的真正平衡。在南亚地区的框架下,中国应该更多思考的是战略平衡,而不是一时的战略稳定。假如以长期的中国利益不断受损、南亚其他国家的利益不断受损为代价的话,那么这个稳定是不值得追求的。

在全球问题上也是一样,中国应该争取和印度的合作,但不可能以我们的地区利益、双边利益的损失为代价。从中国的立场来说,与印度的合作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一个必须的组成部分。为了一个重要但不必须的部分去牺牲自己周边的核心性利益,我想这不可能成为中国的外交选项。

在双边领域层面上,我们要看到,尽管在双边关系中,中国的确不能像印度一样集中大部分力量在北方边境上和印度展开战略博弈。因为中国把南亚作为一个次要战略方向,我们理想的战略是以最小的成本去维持基本的战略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印度的每次制造挑衅的手段都要大度地宽宏以待。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中国可能要适时对印度采取止损的策略。也就是说,要给印度树立一个标杆,告诉印度什么是我们的底线。这并不仅仅是从节约成本的角度来考量,更长远的来讲,这也是避免印度在与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以攻势性策略来推行问题外交,从而形成一种思维模式、形成一种习惯。因为假如印度把这种思维模式当作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就会不断地制造事端去挤压中国、去测试中国,从而使中国必须不断地去迎接挑战,每一次要分散精力去处理这样的问题,这种策略其实并不符合我们的利益。

站在中国利益角度考量,我们更应该在中印之间确立一种新的政策平衡。让印度知道什么事情是中国不会接受的,什么事情是中国的底线。毕竟,虽然中国从整体战略态势来说不可能以印度为主要对手,但并不影响中国在一段时间之内给印度以比较大的安全压力,使得印度承受来自中国的压力,对他的外交行为进行一些修正。我想这个策略中国也是要考虑的。所以,在整体的战略不变的情况下,对具体的战术做出一些调整,可能更有利于未来中印关系发展。

这是我们对未来中国如何和印度打交道的一个想法。从这个想法出发,我们可以把中印关系解构一下。这里面涉及到了地区、国际和双边的方方面面。

在领土问题上,中国的原则非常清楚,像洞朗这样的冒险活动,印度不能再做了,如果再做必须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否则,恐怕印度在中印漫长的边界线上还会做出类似的冒险主义行径。印度不要认为中国在2017年对洞朗事件的处理会成为以后中国对所有的边界问题处理的一贯传统和原则。洞朗事件是在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在这个问题上的综合考量不应该成为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的常例。

在西藏问题上,中国的策略应该非常明确: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点印度政府是承认的,那么印度政府有必要把这个承认体现在现实中去。尽管达赖分裂集团在印度的活动并不会影响西藏的长治久安,但我们在外交上依然要严肃地向印度告知这样的行为是中国所不能接受的。

在经济合作上,无论是“一带一路”也好,还是中印正常经贸关系也好,中国更应该做的是以市场为原则思考中印合作。我们能够感受到,也能够去展望,印度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的10亿人口的巨大潜在市场对中国发展重要的潜在拉动作用。但是,同时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说,印度至少在眼前还没有做好向世界包括向中国开放国内市场的准备,这个准备是需要时间的。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印度目前的工业发展水平。他的全国性工业布局,包括整体进展,还不如1978年我们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以目前的全国零散的产业布局去迎接全方位的工业开放,印度是做不到的。我们要给印度以时间。我们要体谅印度希望为自己发展预留空间的想法。这个想法当然无可厚非,中国应该更多的以市场原则为导向去参与印度的经济发展,作为一个经济合作的助力,缓慢地有节奏地参与到印度建设中去。我们不要指望印度和中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在相互开放市场方面一下子就能有大的突破,这不现实。实际上,我们知道印度是美国以外另外一个对中国实施非常明确的保护主义倾向的国家。在每年的“双反”调查中,印度对中国产品的“双反”调查在数量上甚至比美国还多,可见印度对中国产品还是有非常大的疑虑的。这个疑虑只能通过时间去化解。我们可以跟印度谈,我们可以采取现实的一些措施,但这不是一厢情愿地希望用几年时间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在经贸领域当中我们需要的是耐心。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