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林:古琴的历史地位(2)

摘要: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古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古时文人心中视琴为高雅的代表,也常作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

回过头来我们看,春秋战国时期,古琴是士所钟爱的一种乐器,到了魏晋,琴的地位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时大家不光强调古琴本身乐器的属性,还强调它所具有的品德属性。也就有了“重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说法,此时古琴被正式确定为八音之首,同时进一步的脱离了群众,它不再是单纯的演奏乐器了。典型代表像刘备、诸葛亮、嵇康、陶渊明等都是古琴的拥护者。

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隋唐那个非常包容的时代,琴和道家、佛家开始有了接触,同时古琴本身的属性再次发生了变化,那个年代弹琴的人几乎全部是文人了,像王维、李白、白居易等。在文献中,包括诗词中,已经没有记载民间艺人弹奏古琴的记录了。随着古琴越来越高雅,门槛越来越高,渐渐的就成为文人特有的乐器了。

古琴那古雅恬淡的风格,并没有很强烈的生活表达感,所以,这种审美口味和当时的市井阶级背道而驰了。白居易在《废琴》《夜琴》《弹秋思》中都表达了知音难觅、琴人难寻的高冷形象。这个时候琴和筝彻底分开了,筝作为一种民间乐器,因为它的表现性强,情感丰富,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欢。琴,恬雅高冷,得到了士的喜爱。到了宋、元之后,古琴的身份上升到了礼器的高度。

刚才我们提到隋唐,隋唐是多元文化包容的时代,儒释道三家有了交融,那古琴也不可避免的开始与其他文化有了交流,并且这种交流有一个过程。

我们先说道家文化,道家追求的是自然,“无为而治”。最开始道家是不接受古琴的。道家认为古琴的演奏是形而下,是人为的表达,直到后来庄子将音乐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天籁、地籁、人籁,天籁指的是形而上,是古琴的神韵、意境和表达。道家认为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地籁是琴本身,人籁是技法,这些是不入流的。但这种区分给了古琴与道家融合的机会,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古琴文化开始被道家接受,同时道家的很多思想也融入到了古琴里面。比如,李白的诗句中有,“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的说法。这就说明,最美的声音,即使没有管弦之琴的伴奏,也能够自然流畅地形成自己的优美乐曲,这就和道家思想融到一起了。

儒家强调的是教,教化的作用。文化的化,指的就是教化。所以,儒家提倡“中正和平”,古琴的音乐形式正好可以最好的表达儒家的哲学思想。

再说佛家。佛教从唐到宋发展得非常迅速,同时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佛教音乐对中国的传统音乐有非常重要的贡献。比如,古代其实有很多著名的琴僧,随着琴人的不断增多,到了宋代就出现了流派,出现了僧人琴派。在当时,专门有一种僧人把佛法和古琴相融合。但相对来说,佛家的思想对于古琴的影响相对较小。到了明清时期,特别是晚清的时候,琴文化中还出现了一种对佛教的强烈排斥,禁止僧人弹琴。举个例子,明代杨表正的《重修真传琴谱》中就提到为什么不让僧人弹琴,他说了三个理由:一是古琴文化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佛教是外来文化。二是古琴要传给文雅有德之人,要传给读书人,僧人不是读书人。三是古琴演奏的时候要洗手焚香、端正心态,他说僧人毛发不全,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僧人不宜弹琴。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