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肩负文化惠民历史重任 开创文化馆工作新时代(2)

徐伟:肩负文化惠民历史重任 开创文化馆工作新时代(2)

二、创立“美好生活”,实现新时代公共文化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文化活动不是兴奋剂不是止疼片,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群体的家庭状况、经济状况、就业状况、社会保障、生活品位、休闲方式、阶层认同、政治选择、社会态度、价值观念等因素。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行为模式和文化需求,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引领作用,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引领大众文化和多样化社会思潮,最大限度达成思想共识。文化馆推广“文化居委会”基层文化自治组织运行模式,充分发挥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构建地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格局,在八里庄街道开展了“从农夫到邻居”社区融合活动,引申出了“文化介入社区治理”的论点,在全国同行业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在“从农夫到邻居”活动的基础上,我们总结提炼经验,主动创新实践,深化活动成果,再次与文化馆合作开展了居民美育“一米田”活动。“一米美术馆”“一米图书馆”“一米博物馆”受到了居民的广泛欢迎,带领居民从脚下走向天下。

我的体会,要创立“美好生活”要有四种价值:

1、美学价值,公共文化以具有某种重要意义的方式来展现美感,不论这样的美感是本质上的,还是经由社区居民对它的消费所产生的。在一般的“美学价值”认识下,逐渐凸显社区和它所在位置的人文关系。

2、精神价值,不论是对整体或个人,公共文化所传达的精神价值,会让社群产生认同感。它能提供社群文化的自信以及社区之间的连结。

3、社会价值,将文化视为一种共享的价值及维系群体的信念,公共文化的存在能促进社群的社会稳定性及团结,从这里反映出它的社会价值。

4、历史价值,无论人们如何看待这个公共文化的价值,它的历史价值绝对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在所有文化价值的构成要素中,于客观标准上也是最能证明的价值。

搭建不同利益共同体的文化服务设计,经济转型需要精神文化和社会秩序转型配套,在群众参与中找到善治的答案,培养社区精神营造者,改造原子化社区中人与人的关系。

责任编辑:王玮玮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