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贯彻新发展理念 补齐工业供给绿色短板(2)

史丹:贯彻新发展理念 补齐工业供给绿色短板(2)

工业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其路线方针政策已经十分明确,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七大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从2035年到2050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过去的30多年里,工业在我国经济中一直保持高速及中高速增长,为小康社会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未来的现代化建设中,工业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综观早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可以发现,其制造业尚且保持一定的比例,工业创新依然是创新主战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我国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就是发展的空间,就是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表明,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没有产业支撑是难以实现的。国际金融危机及拉美国家的经验说明,实体经济是保障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石,实体经济发展匮乏的国家难以抵御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风险,更不会有强大的国防和经济自信。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方式与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创新业已成为工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工业只有由过去的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量、中国品牌、中国标准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工业质量,努力打造世界级工业品牌,引导工业技术发展方向,才能支撑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加快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