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山: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

范恒山: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中央把“社会政策要托底”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思路,建立了涵盖8大领域81个项目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持续改善公共服务供给,在发展中增补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取得了新的显著成就。但不充分、不平衡或不均衡的问题仍然明显存在。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城乡间不同人群间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和难题。

为此,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供给、提高水平、保障公平统筹并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幼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诸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一是进一步提高就业水平与质量。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解决区域性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多领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健全自主创业、到基层就业的激励机制,稳定并扩大就业规模。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促进务工者自主就业。优化就业服务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保障全体劳动者的就业权利,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二是促进收入水平提升、分配合理。优化初次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在整体提高收入水平的同时缩小收入差距。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的同步提高。三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障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与此同时,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努力,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四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切实实施好健康中国战略,着眼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与此同时,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积极预防和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社会环境、完善政策体系,促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五是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规范开发、销售、中介服务行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形成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长效机制,使全体人民享有必要的住房保障。

全面推进污染防治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搞好污染防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承载能力依然处于极限状态。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要求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为此,我们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进绿色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最终实现建立美丽中国的目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在如下一些方面加大努力。一是强化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总量控制。在继续实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及细颗粒物(PM2.5)排放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把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等纳入约束性指标,实施区域性、流域性、行业性差别化总量控制。二是全面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继续推进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加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力度。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深入开展重点行业污染专项整治活动。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加强重污染天气的预测与处置,切实提高应对的科学性与精准性。加快水污染防治,切实保障饮水用水安全。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全面推进涵养区、源头区等水源地环境整治。实施区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严格入河(湖、海)排污管理。推进地下水污染调查和综合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有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着力解决科学施肥用药和防治种养业特别是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矿山地区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理。建立健全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物等环境风险与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三是推进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基础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化中央环保督察、环境监测省垂直管理、排污许可证改革措施。推动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筹做好区域、流域、部门间治理职能设计,探索建立各相关方面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治理体系。建立权威统一的环境执法体制,加大环境违法打击力度,提升打击环境污染犯罪基础能力。完善检测标准体系,健全监测网络格局,切实强化生态环境和污染防治监测能力建设。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