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尔敦和他的故乡献县

窦尔敦和他的故乡献县

摘要:窦尔敦的故乡,有说不尽的故事,但毋庸置疑,窦尔敦至今仍是乡亲们最乐于提起的人物之一。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一首京歌《说唱脸谱》,让本已妇孺皆知的绿林好汉窦尔敦,更加深入人心。

鲜为人知的是,窦尔敦不仅仅是戏剧中的人物,历史上更是实有其人。他的故乡,就在今天的河北献县。

1 历史记载中的窦尔敦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一首京歌《说唱脸谱》,让本已妇孺皆知的绿林好汉窦尔敦,更加深入人心。

窦尔敦是传统戏曲中久唱不衰的人物,《连环套》《盗御马》时至今日仍在上演。窦尔敦的脸谱“兰花三块瓦”,本就在“三块瓦”脸谱系列中用来表现绿林豪杰和勇猛悍将,再加上眉部的一对双钩,更成了窦尔敦威风刚烈的象征。窦尔敦也是茶楼酒肆里、豆棚瓜架下和百姓炕头上津津乐道的人物。尤其是清代公案小说《施公案》和《彭公案》的传播,更让窦尔敦家喻户晓。

窦尔敦不仅仅是戏剧中的人物,历史上实有其人。关于窦尔敦的记载,主要有三个出处,即《献县志》《古城瑷珲》和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辑的《明清史料》。这三个来源中差异最大的是关于窦尔敦的死。

《献县志》记载,窦尔敦在放弃了无险可守的河间府之后,来到清皇陵马兰峪以北的风水禁地兴隆山。在一处三面临水、一面绝壁的险峻之地,筑起连环套营盘,继续与清廷为敌。清军五年攻不下连环套,居然想出了通过捉拿窦尔敦的老母,诱其投案的卑劣计策。窦尔敦救母心切,误陷圈套,被官府秘密处死,时年34岁。

而《明清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巳时,刑部所题,步军统领隆科多拿送大盗窦尔敦等,照例即行正法一疏。上曰:“窦尔敦、王老四公行劫年久,甚为凶恶,杀人亦多。平人杀人三口,尚且凌迟,此为首者,亦当凌迟。本发回,着隆科多会同三法司议奏。”照此记载,是康熙皇帝御批,凌迟处死了窦尔敦。

而《古城瑷珲》记载:窦尔敦为救老母,投案自首,被判死刑。恰在此时,康熙皇帝召见黑龙江将军萨布素,部署收复被沙俄占领的雅克萨城一事。萨布素将军为收复雅克萨城,固疆戍边,广招人才。他对窦尔敦刚直的品德和高超的武功,早就敬佩不已,几番奔走,终使刑部免去窦尔敦的死罪,改判流放黑龙江。

到黑龙江后,在窦尔敦及其所部的参与下,清军攻下雅克萨城。但在撤回瑷珲后,不甘失败的沙俄军队重又占领了雅克萨,修复被毁坏的城墙,并建起一座塔楼,楼上树起一丈旗杆,旗杆上再设楼橹,敌方将领登楼用旗指挥。在二次收复雅克萨久攻不下的紧急关头,窦尔敦混入城内,砍断旗杆,使沙俄军队失去指挥。然后冲入敌阵,只身奋战,里应外合,使第二次雅克萨战争又以清军胜利告终,并为《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奠定基础。战斗中窦尔敦身负重伤,于1687年逝于瑷珲镇附近的火石山,随其同去黑龙江的儿子从此落户瑷珲。

这一说法也并非完全不可信。《古城瑷珲》虽为地方志书,但也是清朝留下来的史志。另外,至今瑷珲火石山有村子名为窦集屯,村中窦姓人家均自称窦尔敦后人。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