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见证家国情怀

元宵节见证家国情怀

摘要:家和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概念,只有“厉害了我的国”,才会“红火了我的家”;同样,只有“红火了我的家”,才能“厉害了我的国”。它们互为依托、共荣共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地区和海外华人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我国幅员辽阔,有的地方从正月初八开始就进入送灯时间,祈福添灯(丁)安康、生活美满,至十五达到高潮。在很多人心中,春节与元宵节已然融为一体,过完元宵节才意味着春节的正式结束。民间“正月十五大似年”的说法,已经足以显示这个节日的独特与隆重了。

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诞生于农耕时代的元宵节也有节日特定的仪式,深蕴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是中华儿女的心灵密码和情感纽带,是中华儿女的文化基因和身份标识。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祭门户、迎紫姑……这些元宵节独有的仪式和凝结于民族心底的仪式感,无一不是民族的情感寄托,无一不有民族的美好愿望。元宵赏月,更让精神层面的追逐有了淋漓极致地表达。

元宵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不惟内地,就是旅居海外的华侨乃至华裔外国人,也要在这一天聚在一起共度佳节。比如在美国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城市,华人社团每年都会以丰富多彩的形式闹元宵、品汤圆、赏花灯、舞龙狮,把喜庆氛围推向高潮。还有不少华人会选择去庙会许愿,祈求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在唐人街,节日气氛尤其浓厚,锣鼓震天、鞭炮齐鸣,舞狮队伍走上街头,在店铺前挥舞祝福,祈愿人们生活红红火火,运气越来越好。

追根溯源不难发现,元宵节的所有仪式,都是中国人向往美好生活的表达。赏灯习俗最初是为了驱逐黑暗带来的恐惧感,逐步使明亮如炬的灯笼衍生成驱魔降福、祈许光明的象征。吃元宵吃汤圆,寄寓了圆圆满满、元宝多多的美意。一句话,期盼家庭和谐美满生活幸福,一直就是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的愿望。

中国人自古就有家国情怀,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把爱国爱家淋漓展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为国捐躯铿锵有力。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下夜郎西”,把思念之情推向极致。王昌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让浓浓乡愁月下流淌。中秋节的一轮满月,更是承载家国之情的载体。

可以说,人们对中秋节多么礼重,就对家庭幸福多么热切,就对国家安定多么向往。元宵节就是家国情怀的生动见证,也是培育家国情怀的沃土。

家和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概念,只有“厉害了我的国”,才会“红火了我的家”;同样,只有“红火了我的家”,才能“厉害了我的国”。它们互为依托、共荣共损。就像歌里唱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确立正确“家国观”,文化自信当是基石。元宵节作为中国文化中节日文化的代表,生动地显示出文化渗透、凝聚、引领的伟力。深入骨髓的元宵记忆,凝聚亲情的元宵引力,向上向善的元宵感召,说到底还是文化在起作用。明乎此,我们就能自觉在节日文化创新上大做文章。不断提升节日文化辐射力,不断加大节日文化影响力,并使其与盛唐文化、丝路文化有机结合。让传承说话,让历史说话,让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说话,使文化成为陕西追赶超越的引擎。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