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都与城”“舍与得”

正确处理“都与城”“舍与得”

摘要:1月25日下午,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大会发言。来自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领域的18位委员,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污染精准防控等内容发言,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1月25日下午,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大会发言。来自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领域的18位委员,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污染精准防控等内容发言,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稳步推动减量发展

王英委员代表民革北京市委发言表示,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聚焦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总目标,正确处理“都与城”、“舍与得”、“疏解整治与提升发展”等重大关系,坚持把疏解非首都功能、落实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放在突出位置,细化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首都各项发展迈上新台阶,步入了减量集约、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

王英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聚焦“四个中心”定位,加快织补优化城市功能。疏解整治是手段,优化首都功能,提升北京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是目标。二是聚焦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围绕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产业、行业具体发展规划,着力打通一产与三产、二产与三产之间的“产业连接通道”,充分发挥产业边界重叠的经济溢出效应和产业边界重叠区不断延展的经济增长拉动效应,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做优做强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多点支撑新格局。三是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污染精准防控

李昕委员代表民进北京市委发言表示,自实施“大气十条”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改善。随着环保督察考核常态化,京津冀及周边县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但由于自身能力不足,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空气质量的根本改善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就中短期而言,可以通过应用大数据、工业物联网等科学技术创新,建立全面的、精准的污染源监测监管体系,优化管理方式。

建议建立污染源全面监测系统。不再拘泥于传统污染源在线监控方式,积极探索利用工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手段对所有大、中、小污染源进行全覆盖监管,尤其是应用传感器对企业减排设施运行工况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促使企业排放达标,有效降低区域排放总量。

加强数据深度分析,建立非法排放污染源识别定位技术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议聘请科研单位即第三方,或是加大人才引进,对卫星、激光雷达、地面站点等多维度监测网络形成的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应用新的大气流场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溯源,动态识别排放源,对非法污染源排放进行定位甄别,将污染来源分析进一步精细化,有效提高执法效能和控制措施的针对性。

利用绿色基金等融资方式,探索污染减排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另外建议尽快开展试点工作。

加快推进副中心设计产业发展

许槟委员代表致公党北京市委发言表示,北京设计产业主要聚集在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承接其发展,将有利于对接中心城区的功能疏解,包括关联的就业与居住人口外迁、用地和建筑空间释放。

建议从推进国家发展战略实施的角度,高度重视设计产业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所具有的实践带动和示范作用。以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作为设计产业的发展目标,引导中心城区高端创新设计产业资源的疏解转移与落地升级,全面助推副中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以城市副中心作为设计产业发展的空间依托,通过建立有效的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与雄安新区“比翼”提升区域发展质量,带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从疏解北京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的角度,全面梳理和研判中心城区现有设计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从分析现有产业链整体的就业人口、空间分布、规模效益和通勤特征等入手,尊重设计产业发展的阶段特点、布局规律、区位要求、空间尺度等,紧紧围绕“设计之都”平台开展设计产业的业态细化研究。

从建构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的角度,开展全市设计产业存量和增量的业态发展及空间需求的分析研究。从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对品质生活向往的角度,把握好设计产业在城市副中心再塑中的发展机遇和有益作用。从保障设计产业规划建设落地实施的角度,探索实施政策、创新运作机制、统筹建设时序。

大数据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

屈庆超委员发言表示,以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协同共治,多维度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高度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探索性强,每一项工作的推进、每一项决策的作出,都需要有充分的依据,并能够及时向决策者反馈效果,不断进行修正和迭代。而这些恰恰是大数据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要求,在重点领域推进大数据应用。例如:利用税收数据、电信运营商用户数据、就业数据、户籍数据、人员社保数据等支撑首都功能疏解,评估人口调控的效果和功能疏解对经济的影响;利用工商数据、社团数据、统计数据、进出口数据、招聘数据、知识产权数据等服务于京津冀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建设;利用水电气热供应数据、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空间地理信息数据、道路建设数据、交通监控数据、政府财政投入数据等服务于京津冀环境保护、交通一体化等社会治理。

在大数据支撑京津冀产业协同和创新协同等方面率先形成突破。运用大数据监测京津冀产业协同进程、引导企业有序疏解和合理布局、促进产业升级。

加快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李保国委员表示,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本市水污染治理、水环境建设仍存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水污染治理仍是最大短板。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建设严重滞后。二是设施运行效率不高。三是市场化不足。四是缺乏运维经费和专业维护。五是技术指导缺乏标准。六是运行缺乏有效监管。

建议注重补“短板”,不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加大财政投入,创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投融资机制。通过购买服务实现专业化运维。依法落实再生水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深化“以奖促治”政策。明确主责部门,多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建立市、区、乡(镇)、村“四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尽快建立现代化的水质信息系统,明确各部门、各级别的监督分工、考核标准和设施运行评估考核体系。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规范做法,加强分类指导。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最关心老百姓家门口的民生

张凤敏委员表示,作为政协委员中的基层代表,对老百姓的家长里短、民生所向更加关注。

关于煤改电平房区百姓能否温暖过冬的问题。建议摸清底数,统筹解决现有问题。对全市“煤改电”取暖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分阶段进行升级改造,并对老旧房屋加装保温层。延长低谷电价时段。将平房区采暖低谷电价起始时间提前至下午5点,使老百姓能够温暖过冬。制定“煤改电”运营监管机制。明确“煤改电”设施再购置流程,出台更优惠的补贴政策,制定本行业维修服务标准,加大对设施供应商的监管力度。

关于加大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问题,建议完善居家养老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居家养老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照护的相关政策,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发展空间;建立服务质量、规范价格标准;监管部门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使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有效地用到有需求的老人身上。

满足居家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求。基于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经济水平、家庭结构等不同需求,建立分类管理、分类服务清单,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为主,涵盖家政服务、医疗保障、精神慰藉、应急救助等服务项目,真正解决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将现有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福利服务星光之家、残疾人温馨家园等为老服务相关场地统一管理,因地制宜进行场地建设和系统整合,并针对不同情况和老年人的真实需求,改善为老服务环境,提供定制化服务,在社区中培养护理达人、营养配餐师等,以求达到精准服务。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