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得志: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钟得志: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充分认识产业扶贫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和首要任务抓紧抓实,不断创新推广行之有效的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选准产业,灵活帮扶、激发内力,干部带头、支部引领,善用资金、加强管理,不断发挥产业扶贫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作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展扶贫产业的重要意义

贺州市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是广西脱贫攻坚的6个主战场之一。全市5个县(区)中,有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富川县、昭平县)、2个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钟山县、八步区)、1个享受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待遇(平桂区)。到2020年我市要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村,最艰巨的任务是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脱贫已成为全市上下必须打赢的一场攻坚战。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脱贫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发展必须以产业为支撑。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打好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重头戏”,贫困农民要实现脱贫致富,最重要的就是要发展林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栽下产业这棵“摇钱树”,使收入可持续。而且,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教育扶智脱贫、生态保护脱贫、社会保障兜底等,都要通过发展产业实现长久就业增收。因此,产业扶贫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发展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而产业是致富之源、脱贫之基,产业扶贫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更好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加快补齐“三农”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把“产业兴旺”放在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方面。“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发展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产业扶贫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贺州市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注重“长、中、短”期相结合、“种、养、加工”相结合,逐年加大力度,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积极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扶贫产业在促进贫困群众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全市特色产业覆盖率达到73.2%。粮食播种面积203.6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83万亩;种植(生产)黑木耳菌棒3613万棒,水果种植面积达102万亩;出栏生猪144.36万头,出栏家禽1732.35万羽,已按标准创建了4个生态养殖助农增收示范村;有50多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获得自治区认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综合收入达16亿元以上;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达392个,覆盖率达55.46%,其中昭平县成功申报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并获得200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扶持。

创新产业帮扶模式,具有贺州特色的主导产业逐步形成。贺州市立足农业、旅游、生态、长寿、少数民族特色等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康养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重点探索推广“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资金支持、统一市场销售、分布点种养”的“三统一分”产业扶贫模式,培育壮大了“优质粮、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畜禽、林业、农业旅游”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贺州先后获得“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脐橙之乡”等荣誉称号。其中,富川瑶族自治县脐橙种植面积达27万多亩,成为华南地区最大、全国著名的脐橙产区;昭平县茶叶种植20余万亩,无公害茶园认证面积达11.2万平方米,“昭平茶”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钟山县推广“稻耳轮作”“三统一分”“四跟进”等运营模式,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目前贺州市已建成广西最大的黑木耳生产基地,黑木耳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2016年全市共建立黑木耳种植示范点28个,种植面积1621.6亩(1500万棒),干木耳产量181.36万公斤,产值9749.52万元。2017年种植黑木耳达3600多万棒,产值达1.5亿元。全市已培育食用菌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56个,覆盖全市40个乡镇、213个村屯,带动参与黑木耳生产的贫困人口达到7453人,预计2017年贫困人口平均收入将达5800元。

新型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落实金融扶持政策,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进入农村参与扶贫开发,建立完善“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带动模式,构建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目前,全市共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056家,家庭农场273家,培育了天德星、天润、天泽、富强、恒昌等农业龙头企业40多家。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例如,贺州市正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联合326家合作社、种养大户、贫困户带动种植面积约30万亩,通过与贺州市重点扶贫村签订产业扶贫意向书,走贫困户固定分红、产品保价收购、利润再分配的扶贫之路,带动贫困户5000多户。

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发展。2017年以来,贺州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通过整合资源、盘活资产、用活资金,积极推动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形成了八步区仁义镇共和村的资产盘活模式、平桂区的茶园模式、钟山县的光伏模式等鲜活的实践模式。其中,钟山县利用贺州市拥有“独立电网”的优势,2016年,共投入292.5万元为全县45个贫困村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使45个贫困村都实现了有集体经济收入。2017年,又投入889.65万元为45个贫困村扩建光伏发电项目,使每村装机容量从8千瓦扩容到28千瓦,总面积从4100平方米增加至14400平方米,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万元,可为贫困村提供周期长达25年以上的稳定收入来源,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