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连山:文学经典中的春节:人生百态尽收眼底(7)

摘要:春节是中国最大、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按照传统,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有的地方是正月十六或十八结束),长达一个多月。其间,有许多饱含文化意义的民俗活动。古往今来,春节习俗不仅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也被写入历代文学作品中,成为文学作品的描写对象。它们或记载民俗事实,或抒发个人感想,成为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读现代文学经典,和老舍一起过春节

现代作家怎么描述春节呢?比如老舍,老舍虽然在英国留过学,但他是对传统文化比较支持、理解的现代作家,他在《北京的春节》中描述了北京的各种春节习俗:“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老舍还特别描写了儿童们过节的情况:“……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孩子们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老舍用是很愉快的眼光来看待春节习俗的。

老舍还写道:“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 这种看似迷信的习俗,老舍却能描述出它们对老百姓生活的意义,字里行间是很愉快的感觉。又比如,老舍写道:“旧社会里的老妈妈们,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老舍能够很平和地对待春节的各种习俗,他没有用西方文化的观念把中国的传统习俗全都批判掉。所以说他所描写的北京春节是快乐、充满幸福感的。

古代的大多数作家和现代的一部分作家都对传统节日进行了客观、生动的描述,文学作品对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更好的描述和对传统节日文化含义更好的发挥,对于保存、发展传统节日有非常大的好处。未来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传统节日,这是每一个知识分子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事情。我们应该本着文化多元的立场,尊重民众的文化权利和生活方式,在学术研究、文学创作当中,对民族传统文化多一份理解。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的方向。

今天讲到这,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