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将“精准脱贫”和“全面小康”两大发展目标无缝链接起来

要将“精准脱贫”和“全面小康”两大发展目标无缝链接起来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齐心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帮扶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2015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减贫目标在中国基本实现,中国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这一目标的发展中国家,这不仅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也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减贫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尤其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始终是我国减贫事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导向、个人努力,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是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的新经验。

诚然,我们在为已经取得的减贫成就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应该正视减贫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仍然需要广大干部群众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因此,必须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注重志智双扶,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兑现我们党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精准脱贫,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所谓全面小康,首先是对所有民族、所有地区、所有家庭全覆盖的小康,小康路上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家庭都不能少,少了一个都不能算全面小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其他贫困地区时反复强调的观点。从这一意义上讲,未来的两三年,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实现精准脱贫的决胜阶段,因为精准脱贫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和前提。这也意味着,新时代的精准脱贫不能“一脱了之”,要实现“精准脱贫”和“全面小康”两大发展目标的无缝链接。实现精准脱贫发展目标后,必须将行动不间断地延续到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去,中间不能有暂停键、不能有休止符。

事实上,1994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逐步实现了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到2000年已经取得了预期成效。但是,为什么经过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多年努力,仍然存在数千万贫困人口,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学返贫的情况比较普遍。这说明,贫困户脱贫不能“一脱了之”,必须在脱贫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巩固发展,将脱贫目标与致富奔小康目标有机对接起来,建立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为他们创造永续发展的机会,切实提高这些家庭抵抗经济风险的能力,同时不断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努力实现脱贫不返贫。

2017年2月2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南昌召开井冈山市退出贫困县新闻发布会,宣布井冈山市实现脱贫,井冈山市成为全国率先脱贫摘帽的县级市。据统计, 2016年度,全国有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达到退出标准,并于2017年陆续退出贫困县行列。2018年将迎来第一个贫困县脱贫摘帽高峰年,截至2018年2月23日,全国又有6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或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退出公示。这些已经脱贫摘帽的或即将脱贫摘帽的县(区),尤其要将“巩固脱贫成果”这一问题重视起来,做到“精准脱贫”和“全面小康”两大发展目标的无缝链接,建立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弯道超车、后程发力,争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先行示范县(区)。

不可否认,长期以来,有一部分干部群众在“巩固脱贫成果”问题上重视不够,认为脱贫目标实现了就万事大吉,致使一些贫困户陷入“贫困——扶贫——脱贫——返贫——再扶贫”的闭锁循环,从而贻误战机、消磨意志、浪费资源。新时代的精准脱贫工作,已经进入决胜阶段,绝没有时间可以反复,也绝不允许反复,必须实现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准脱贫,必须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惟其如此,才能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政治高度,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高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统合社会各方力量与资源,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