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4)

摘要:经过20多年发展,中国逐步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很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互联网一直围绕人在发展,而未来将是一个万物互联的万联网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将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超乎想象的变革。

基于时间、空间、身份这三个维度,我们可以畅快地享受移动互联网提供的订餐、出行、保洁等服务。由此可见,生活服务业已全面进入互联网,并完成了数据化转型。最典型的就是出行这一领域,出行本身是一种传统的本地生活服务业态,在经过数据化改造之后,出现了像滴滴出行这样的手机应用平台。实际上,滴滴出行就是一套数据模型,依托自身的大数据平台,为用户提供一系列多样化的出行服务,在没有雇佣任何司机的情况下,每天运送乘客千万人次。其中的关键之处,就是出行这一生活服务业的数据化。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上举行的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中,滴滴出行发布了滴滴大脑这一基于大数据的新一代移动出行平台。未来,滴滴出行将通过滴滴大脑,使更多的生活服务业实现数据化运营。这就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最重要的产业业态变化。

另外,移动互联网也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化,出现了两类极端人群。第一类,宅一族,就是喜欢宅在家里,哪儿也不去的人。那么,这些人为什么可以宅在家里?以前,只有出门才能生存,如吃饭、购物、办理各种业务等。但现在,只要有手机和网络,即使一个月不出门也能活得很好,饿了就叫外卖、缺什么就网购、家里脏了就叫保洁上门服务……几乎所有需求都能用手机搞定,非常便捷。那么,他们在家干什么?很多人其实就是看直播、打游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一个人的时间通常分为实用时间和娱乐时间,其中实用时间就是为确保生存必须要花费的时间,如吃饭、喝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实用时间大幅减少,而娱乐时间相应就会有所增加。这就是现在娱乐产业发展非常好的一个原因。

第二类,闪一族,就是从来不在一个地方做较长停留的人。相信大家的朋友圈中都有这样经常出差的人,他们也许今天在这个城市发个朋友圈,明天到另一个城市发个朋友圈,后天又到国外某个城市发个朋友圈,经常跑来跑去,从不在一个地方停留较长时间。过去,我们认为出差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需要做很多准备,现在呢,我们拿上手机就可以说走就走。而且,无论到了哪个城市,手机都会提供当地一定范围的所有生活服务业信息,我们只需要选择所需要的服务即可。这就是移动互联网基于生活服务业数据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四、万联网阶段: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前三个阶段,互联网都是围绕人在发展,统称为人联网。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既然人都联网了,那一只猪、一条狗要不要联网,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要不要联网,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要不要联网?答案是要。这是一个发展趋势,未来很可能会出现猪联网、狗联网、桌联网等。所以说,未来是一个万物互联的万联网阶段。在这一阶段,可能会在猪联网的基础上诞生“猪付宝”这样的新兴业务,也可能在狗联网的基础上出现“滴滴找狗”这样的平台,等等。数据会慢慢赋予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以生命,会让已经有生命的东西变得更加有灵性。也就是说,所有一切在这一阶段都有可能被数据化。

举个例子,工业化时代,一件产品在生产完毕、出流水线的那一刻,就已经死了。这个“死”指的是产品形态不会再有任何改变,是一种僵化的状态,就像僵尸一样。那么,未来会是什么样?所有东西都将变得可交互。用水杯来打个比方。现在,水杯只是用来盛水的工具,没有任何可交互的能力。未来,水杯会托管我们的健康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杯中的水或饮料相匹配,然后告诉我们这杯水要怎么喝才最健康。时间一长,这个水杯会比我们自己还了解我们的健康状况。这时候,这个水杯除了具有实体形态外,还有一个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数据孪生体,它发挥的作用会更大。比如出差时不想带水杯,怎么办?我们可以把水杯的数据孪生体投放到目的地,让其附身于其他水杯上,使其他水杯也能托管我们的健康数据。也就是说,在水杯完成数据化改造之后,数据就成为可以突破时空限制的一种数据孪生体。由此,一个没有生命的杯子,就被赋予了生命。随着数据的沉淀,更多生命背后的世界被破解,全新的联网形式逐步构成,人类将会和更多生命进行对话。这是数据化给我们未来生活带来的启发。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之前更多的是在谈互联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现在就来看一看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关键是要突破机器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第一,机器的感知能力。过去,人与机器的交互方式都是人在适应机器。比如,我们要使用电脑,先要学会用键盘和鼠标、还要学会打字。但这种人机交互方式,永远不可能像人与人沟通那么自然。那么,人与人之间是怎么沟通的?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自然语言,二是肢体语言,三是面部表情。比如,我在这里讲课,就是通过自然语言、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向大家传达我所讲的内容。这是人与人之间非常自然的一种交互方式。如果想让机器像人一样自然地与人交流,就要让它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事。首先,机器要能听懂人话,并说出人话,也就是要具备自然语言识别能力。目前,中国的科大讯飞、美国的苹果等在这方面都实现了较大突破,一些人工智能产品在这方面也具备了非常高的能力。其次,机器要具备模式识别能力。再有,机器要具备面部识别能力。现在这项技术已经运用到很多领域,比如手机。通过新技术的不断进化,机器可以非常自然地与人交流,也愈加深入地理解人。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