裤子,从文明交锋到权利抗争

裤子,从文明交锋到权利抗争

摘要:裤子的“年龄”并非想象中久远,全民都有裤子可穿的历史也不过才一百多年。裤子的演化史,更和文明交锋、阶层划分乃至性别权利有着密切的关系。

       

裤子已是一种稀松平常的服饰,无论东方西方、高低贵贱、男女老幼,都有材质各异、款式繁多的裤装可供选择。然而,裤子的“年龄”并非想象中久远,全民都有裤子可穿的历史也不过才一百多年。裤子的演化史,更和文明交锋、阶层划分乃至性别权利有着密切的关系。

游牧文明教农耕文明穿上裤子

在游牧民族促使农耕文明穿上裤子这件事情上,东西方像是一部电影的不同译本,几乎是同一时间,以同样的剧情在不同的地域上映。

一边是西欧文明发源地,希腊城邦与罗马帝国。地中海气候下,古希腊人喜爱松弛舒展的希顿式长袍,流行一整张白色方巾将身体自上而下围绕;希腊士兵身着的卡利密斯露肩短篷长至膝盖,腰间系带。继承希腊的古罗马人普遍认为文明人的服饰只有一种,就是可以同时遮住上下身的翩翩罩袍。无论是罗马男人的“丘尼卡”、“托加”,还是罗马妇女的“斯托拉”和“帕拉”,均是宽敞的披挂式或套头式长袍,以丰富面料营造出多重褶皱彰显身份和优雅气质,为了行动利索最多加根腰带,保暖时加件斗篷——“裤子这种使‘两腿分立’的粗鄙服饰是游荡在草原的野蛮人标志,只有类似高卢这样未开化的游牧民族才会穿着。”

另一边,同一时期的黄河流域,中原文化正熠熠生辉。文化中心、礼仪之邦里的常服是上衣下裳。衣同“依”,人依以庇寒暑,裳又作“障”,人依以障蔽。裳不是裤子,只是一个外罩,所以天冷时裳内还会添加套在胫上的裤管用以防寒,裤管中部不相连,因为套在胫上又被称作“胫衣”。战国时,胫衣上达于股、系于腰间,股间依旧不缝合,就又有了“绔”;有钱人家的公子以丝罗作绔,“纨绔子弟”一词由此而来。连裆的裤子在汉族人眼里被视为胡服,同样是被鄙夷的蛮夷装扮。

所以当时无论东西方,在农耕文明眼里有块布料将身体围住已经足够,新奇的裤子与蛮夷相连,被视作低劣一等。而欧亚大陆上的游牧民族之所以会穿上裤子,并非为使“两腿分立”,而是与马背上的生活密切相关。只有缝合严密裤子的保护,才能确保身体不会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摩擦破损。不穿裤子,就无法骑马,不能骑马作战,就会形同废人被部落淘汰。

相比之下,农耕文明虽然也有战争,但无论是在罗马时期还是战国以前,东西方主要文明的作战方式都是战车与步兵。步兵徒步前行,士兵立于战车上,裤子都无关紧要。虽然免去了穿裤子,但遇上速度和冲击力都不在一个量级上的游骑兵时,免不了的是吃亏。

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在与北方匈奴交战的过程中就常常吃这种亏:笨重的战车难以周旋灵活机动的匈奴骑兵,中原华夏的宽衣博带也不利于习武射箭,发展自己的骑兵迫在眉睫。而欲上战马驰骋,首先得穿上裤子。抛弃了对服饰的偏见,赵武灵王从实际出发,决定改良服饰、改变作战习惯。借助着赵国接近漠南草原的地缘优势,以及丰富的畜牧资源产出良马,赵武灵王带头穿上类似西北戎狄的短衣窄袖、培养士兵骑马射箭技能,这就是我们后人熟知的“胡服骑射”。“胡服骑射”后的赵国改头换面,一跃成为战国七雄里除秦国以外实力最强的国家。

另一边,虽然古罗马人数百年间的征服主要依靠的是其步兵军团而非骑兵,但在北上征服的过程中,因为寒冷天气的鞭笞,罗马士兵们在哆哆嗦嗦中第一次穿上了裤子。而出现在公元1世纪的罗马骑兵,其兵源主要依靠同盟国和依附国的蛮族提供,在服装装备上自然也逐渐接受了裤装。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