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李建盛:以习近平首都建设思想为指导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2018-04】李建盛:以习近平首都建设思想为指导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2014年2月和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期首都文化发展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指明了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更加明确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断强化全国文化中心核心功能,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大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促进首都文化繁荣发展。

明确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强化全国文化中心核心功能

城市战略定位是从城市总体发展的战略高度,在系统综合的发展视野中根据城市自身所具有的资源禀赋、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条件,深入分析和充分探讨影响与支撑城市发展的重大构成要素和动力机制,明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制定城市的顶层设计,强化城市的核心功能,实施城市的发展策略,从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强化城市的核心功能,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对北京作出新的战略部署,提出新的战略发展要求,不仅从国际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强调要建设和管理好首都,而且提出要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处理好国家战略要求与北京自身发展要求的关系,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提高首都发展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北京的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出五点要求,首先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由此,全国文化中心功能成为首都城市的核心功能之一,突出强调了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发展在首都城市总体发展中所具有的战略地位。

坚持和强化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核心功能,既是对北京形成全国文化中心地位的历史延续,也是基于当前北京城市性质定位和资源优势的深刻把握,同时还是北京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要求。北京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宏瀚博大。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蓟城开始到隋唐时期的幽州,它就一直是华北地区的区域性文化中心。在辽南京、京中都之后,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北京逐渐从区域性的文化中心转变成为全国性的文化中心城市。元大都之后,北京成为国家的首都,它不但成为了中国的政治中心,而且成为了中国的文化中心,由此奠定和确立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地位。经由明清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和多元融合的拓展,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显和突出,一直发挥着全国文化中枢的作用。文化的历史发展和深厚积淀使北京成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奠定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文化中心作为北京城市的性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以贯之的。改革开放后,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性质、内涵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和完善。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的文化建设发展要立足自身优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创新的思维、扎实的举措和深入的作风,紧紧围绕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全国文化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把北京建设成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我们必须站在首都城市定位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与首都城市建设的关系,以文化中心建设推动文化城市建设,深刻把握全国文化中心在“四个中心”建设中的内在联系和作用,作为国家首都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的文化建设应彰显中华文化价值和国家文化发展方向,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应成为引领文化创新发展的中心城市;在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目标中,北京的文化繁荣发展应体现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重要维度。

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时指出,城市规划建设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北京市的城市规划要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问题。在谈到北京文化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要更加精心保护好,突出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这些重要战略思想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明确了方位和指明了方向。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以下简称《规划》),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强化全国文化中心核心功能,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意义。

第一,《规划》明确了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在全国文化中心的战略定位上,北京的文化建设发展不仅要充分利用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要充分利用现代文化资源优势,有力发挥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和服务保障的重要功能,把北京建设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脉和时尚创意相得益彰,既具有包容性,又具有亲和力,充满人文关怀,彰显人文风采,展示文化魅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第二,《规划》提出了北京城市建设的阶段性任务和战略性目标,对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作出了安排。具体来说,到2020年,全国文化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增强,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显著的提高;到2035年,把北京建设成为文化自信、多元包容、魅力彰显的世界文化名城;到2050年,北京成为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世界文脉标志。如果说2020年的发展目标是就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提出来的,强调的是全国文化中心地位的增强和市民素质与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那么2035年的发展目标则是在北京作为世界文化名城的世界坐标中提出来的,强调的是中国首都城市和全国文化中心的文化自信、文化魅力、文化丰富性和文化包容性,而2050年的发展目标则是在比世界文化名城更高层次上的世界文脉标志上提出来的,强调的是对中华文明的弘扬和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第三,《规划》明确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和时代风貌”,以凸显北京的城市特色。可以说,“首都风范”是从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城市战略发展的高度强调北京城市特色,“古都风韵”是从北京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突出北京城市特色,而“时代风貌”则紧密结合北京城市文化的创新发展彰显北京城市特色。北京的建设发展,必须保护和传承北京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价值,规划和管理城市空间,构建城市景观格局,创造丰富宜人和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全面推进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大力提升首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第四,《规划》第四章既切合实际又富有战略性地明确了北京城市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在价值导向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为引领;在城市文脉传承上要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在城市文化空间格局拓展上要以推进大运河、长城和西山永定河“三个文化带”为抓手;在满足人民群众丰富文化需求上,要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在文化创新和文化经济发展上要加强文化创新产业引领区的建设;在总体目标上要把北京建设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展现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这些举措对于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升首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无疑具有战略性和实践性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首都文化繁荣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北京既是全国文化中心,也是全国文化中心城市,在“文化中心”这个维度上,应在全国的文化建设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在“城市”这个维度上,应该是文化高度繁荣发展的城市。北京的文化建设发展必须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适应新时代首都城市战略发展要求。

第一,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重任。《规划》提出,要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高度包容性和亲和力,充满人文关怀、人文风采和文化魅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首都的文化建设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应当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和主导地位,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性质、内涵和特征,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首都文化发展繁荣中的指导作用,创造性地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从北京作为国际城市以及中国国家首都来看,北京的文化建设既要具有世界包容性,也必须具有自身的价值导向性和鲜明的文化性格,必须自觉加强自身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精神建设,把北京建设成为弘扬、发展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中心城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第二,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名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北京作为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50多年建都史的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国城市文化和历史文化积聚的典型代表,不仅要传承北京城市的优秀历史文化,而且要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发挥示范作用;不仅按照新的发展理念统筹协调城市传统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在城市特色文化建设和彰显城市特色中发挥示范作用,把北京建设成为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中心城市。

第三,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落脚点,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满足人民群众更高更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北京的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建设好和利用好北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需求;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充分整合、利用和发挥各种公共文化资源,加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和服务管理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性、文化性和服务性,建设与国家首都和全国文化中心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满足首都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而且满足全国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让全国人民共享首都城市发展和首都文化发展的成果,建设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质完善的文化中心城市。

第四,以把北京建设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成为弘扬中华文明和引领时代潮流的世界文脉标志为目标,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的重任。作为我国的首都以及国际交往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北京的文化建设发展要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中发挥示范作用,要在世界城市文化发展格局中凸显自身,在全球文化发展和竞争中增强自己的实力,不断扩大首都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类文化资源载体,多种类型和不同层级的文化展示平台,充分利用北京作为“中国网都”的信息技术优势,构建立体高效、覆盖面广、功能强大的国际传播网络,打造展现中国文化自信和首都文化魅力的文化品牌,深入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带头作用,为国家文化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和国家文化竞争力提升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