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与现代化经济体系(2)

《资本论》与现代化经济体系(2)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二)《资本论》蕴涵的思想资源

1.《资本论》对于市场经济时代加工制造领域问题的基本判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论述,涉及到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关系的问题,尤其是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问题。《资本论》直接提到了虚拟资本。如果把虚拟提出来,那么虚拟经济以外的就是实体经济。在《资本论》里面,“实体”这个词也出现过。比如在《资本论》第1卷里面谈到了“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页。)《资本论》认为劳动创造价值,这涉及到加工制造、生产等一些部门。从《资本论》关于实体和虚拟的区别,我们就能看到《资本论》在思考体系问题上独特的学理资源。

《资本论》对于市场经济时代加工制造领域问题有哪些基本判断?第一,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第二,认为加工制造领域存在一般利润率下降趋势。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在《资本论》第3卷提出的观点。在阅读《资本论》第3卷时我们会发现,里面举的例子大部分都是加工制造领域的。所以,制造业领域是适用这个规律的。当然,对于这个规律的适用范围我们也可以继续探讨。

2.《资本论》对于市场经济时代金融领域问题的基本判断

《资本论》对于市场经济时代虚拟资本有正反两方面评价。我们先看正面评价。《资本论》认为,“积累,即由圆形运动变为螺旋形运动的再生产所引起的资本的逐渐增大,同仅仅要求改变社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量的组合的集中比较起来,是一个极缓慢的过程。假如必须等待积累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4页。)可见《资本论》对市场经济时代虚拟资本的评价非常之高。

同时,《资本论》对于市场经济时代虚拟资本还涉及到了负面评价。在这里阐述《资本论》的两个观点。

观点一:资本有两个身份——现实身份和虚拟身份

《资本论》认为,“这里决不排除股票也只是一种欺诈的东西。但是,这个资本不能有双重存在:一次是作为所有权证书即股票的资本价值,另一次是作为在这些企业中实际已经投入或将要投入的资本。它只存在于后一种形式,股票不过是对这个资本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的一个相应部分的所有权证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9页。)怎么来理解呢?对于资本的现实身份和虚拟身份之间的关系,有人作了一个比喻,像一个人遛狗的时候人和狗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距离差着一根狗绳,不会离得太远,但有时候会背离。《资本论》的观点是,在某种现实状况下,两者差的不止是一根狗绳。

观点二:虚拟资本有它的独特的运动

《资本论》花了大量的篇幅阐释虚拟资本有它的独特的运动。《资本论》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马上就会知道,这种虚拟资本有它的独特的运动……因为生息资本一般是一切颠倒错乱形式之母”。(《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7-528页。)对于虚拟资本它的独特的运动,《资本论》用的是“颠倒错乱形式之母”。可见,金融如果完全自由化,它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

我们需要对现代金融有一个正确的观点。《资本论》在对现代金融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否定的理解。一方面,《资本论》认为如果没有现代金融就没有现代铁路,也无法完成现代大生产。另一方面,《资本论》认为现代金融不是一个绝对的完美的形态,《资本论》对现代金融的负面效应给出了大量的资源,包括它的脱离生产的独立运行性。如果想对这些内容展开深层次的理解,《资本论》里有大量的思想资源值得我们去开发。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时,《资本论》在一些西方国家成为畅销书,人们希望从书中找到关于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发展过程的答案。

3.《资本论》对于市场经济时代土地领域问题的基本判断

关于土地问题,《资本论》从正反两方面作出了基本判断。一方面对土地的市场化是肯定的,因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分工模式使得土地效率上升。另一方面认为土地容易被垄断,同时由于它的稀缺性,使得土地价格有上涨趋势,这是《资本论》特别明确地给出的观点。《资本论》的观点给予我们一个启示,土地价格一直有上涨趋势,如果不进行社会性干预,就很难解决这一难题。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就是让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资本论》里面有大量的思想资源值得我们去开发。

4.《资本论》对于市场经济时代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新领域问题的基本判断

对于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新领域,《资本论》探讨的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但是,《资本论》有一段话值得我们去思考。“那些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即不是劳动产品的东西(如土地),或者至少不能由劳动再生产的东西(如古董,某些名家的艺术品等等)的价格,可以由一些结合在一起的非常偶然的情况来决定。要出售一件东西,唯一的条件是,它可以被独占,并且可以让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14页。)《资本论》认为,文化创意和土地有某种共同特点。土地是由长期自然力形成的,不可以再加工制造;而文化创意是由某些名家创作出来的,它很稀缺,后人很难再创作。这样,它的价格和一般竞争均衡价格就不一样,是由非常偶然的因素来决定的。所以,对于文化创意我们也应该有一些正确的观点。一方面,它能够提升人类的文化水平;另一方面,如果市场信息不对称,或者垄断占有,它也可能价格过高,出现和实体经济争夺资源的问题。

我们在阐释了《资本论》对于市场经济时代加工制造领域、金融领域、土地领域、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新领域问题的基本判断之后,接下来就要探讨体系性问题。《资本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各个领域有它独特的运行规律。比如金融领域,本来是应该支持实体经济的,但是它容易脱离实体经济而具有向虚的倾向,形成某种独立的运动性。再比如土地领域,它的价格有上涨趋势。《资本论》还谈到了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新领域,它的价格有偶然性。这些都和供求均衡、市场出清的状态有差异。《资本论》还谈到由于赌博欺诈性,很多领域容易形成垄断,使得利润率过高,从而抢夺其他领域的资源,无法完成体系性,建立有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资本论》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考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形成的鸿篇巨著,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启发。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