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永远的马克思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2018-06】永远的马克思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论坛综述

编者按: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2018年5月5日—6日,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大会以“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围绕“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文本研究”“《马藏》编纂与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等10项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对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刊和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推出这组专题文章。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如何继承发展马克思的思想与精神,如何结合经典文本和社会现实解读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丰富发展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等内容,展开了热烈研讨,主要观点如下。

思想与精神:在继承发展中纪念马克思

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开创者,留下了对全人类产生广泛深刻影响的思想。马克思本人也积极投身于各国的工人运动,在具体实践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改变。今天对马克思的最好纪念,就是继承发展马克思的思想,传承他的实践与革命精神。

一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思想。作为人类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马克思的思想价值不仅在于凝结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精华,更在于对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仍然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河认为,马克思讲清了过去所有人都没有讲清的问题,即人类的自由解放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实现这种可能。因此,要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克思的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既不能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也不能陷入教条主义的僵化;应该联系历史背景、结合当代现实进行学习。不仅要继承马克思的思想,还要发展马克思的思想。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相比,我们所处的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两种社会形态长期共存。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运用马克思的思想去认识资本主义和具有旺盛生命力、正在发展的社会主义。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思想,需要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明确责任担当,共同努力履行职责。北京师范大学当代经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白暴力教授表示,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工作,首先是要深入研究马克思的理论,明晰马克思理论的内容、体系、哲学基础和主要结论;其次,在研究好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再次,要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特别是《资本论》进行深入研究,运用马克思的理论为解决中国的实际经济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二是传承马克思的实践与革命精神。马克思的思想不仅是科学的,更是具有政治性和实践意义的。马克思一直以为人类解放而奋斗作为自己的毕生使命,直接参与到斗争实践中,坚持以实际行动推动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杨·图洛弗斯基指出,目前世界各地都在举办各种纪念、研讨活动,这些研讨更多地关注了马克思著作中体现的科学思想,却忽视了其中的政治内容。马克思的政治思想回答了两个问题,即什么将取代资本主义和谁会取代资本主义。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将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和问题,而要改造社会,推进共产主义,就要靠具有政治意识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改造社会的革命性力量。马克思本人也非常积极地参与国际工人运动,如果把马克思的生活和著作“去政治化”,那将造成对马克思的片面理解。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革命实践,马克思始终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为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钟哲明表示,马克思不仅是科学家,还是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高度统一的。马克思是学者,但不是书斋里的学者;他是社会主义者,一生都在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又重新进行理论研究,总结革命经验教训。马克思的理论和实践是统一的,我们今天纪念马克思,既要学习马克思的理论,也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

理论与现实:马克思的当代解读

马克思的思想覆盖广泛、体系庞大,而且和诸多对现实社会的关切深深地交织在一起。如何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围绕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文本和思想体系,与会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正确地理解马克思,需要对其方法进行系统思考,对经典文本进行深入阅读,也需要结合当今的时代问题,在人类社会新的发展中理解马克思。

一要注重阅读理解马克思的方式方法。英国坎特伯雷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大卫·贝茨认为,在阅读马克思时需要持一种中立和不带偏见的态度。要关注马克思思想的变化,要关注其他思想家解读马克思的方式,还要关注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同一问题或人物的不同态度和看法,比如对黑格尔的看法。在阅读马克思的传记时,也要注意上下文和语境等语言架构,防止跌入传记作家的语言游戏中。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科学和人文科学跨学科研究中心研究员埃尔维拉·孔切伊洛分析了解读马克思思想的方法。他认为,有些人在解读马克思思想时割裂了他的思想,不注重其思想的整体性,进而剥夺了马克思的思想。解读马克思的思想,不仅要将其视为一种理论批判,也要将其视为工人运动和政治实践的一部分。转变解读马克思思想的方式,或许可以为21世纪的工人运动开辟新的、更富有成效的道路。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授韦莎·奥伊蒂宁结合《资本论》谈了分析方法的问题。他认为,学界对马克思有很多的误解,不应该用黑格尔的方式来解释马克思。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分析方法是不同的,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已经处于分析问询阶段,而黑格尔的分析则以综合的整体为基础,因此,应该用不同的方法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具体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应该先将各种概念厘定清楚,进而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运用唯物辩证法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

二要加强马克思经典著作的文本解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代尧以《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为例,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的魅力。他认为,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不仅因为它是对时代问题的回答,也因为它具有超越时空的影响力,因而历久弥新。《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中的经典,它回答了马克思所处时代的最大课题,即如何制服资本主义这个“怪物”,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与马克思相比,我们所处的时代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需要把今天世界和中国面临的时代课题、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形成的新鲜经验,吸收到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之中。《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著作,是一部描述转型社会的经典社会学著作,是一部反思现代性的著作,也是一部阐述马克思全球化理论的著作。从世界和中国走过的道路、面临的时代问题中重读《共产党宣言》,可以发现其中蕴藏的深刻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总是在回应时代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彰显其价值,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是常读常新的。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赵敦华通过分析《资本论》中的有关理论,指出马克思的思想具有科学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他认为,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大不相同,没有必要追究《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生产规律的具体论述是否可被证实,而应关注马克思阐明的资本主义发展趋势是否过时,剩余价值的剥削是否存在,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愿景能否实现。当前资本主义全球市场依旧按照剩余价值最大化的规律运转,《资本论》中资本机理的一般规律仍在起作用。全球化虽然实现了资本的全球增殖,但世界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军事等方面的冲突仍然存在,各种冲突相互交织、难以应对,马克思的思想对我们解决这些冲突具有现实的启迪意义。

三要在当代社会发展新问题中理解马克思。进入新的时代,马克思所讨论的许多问题正面临着新的状况,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全球化进程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这既印证了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也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与会学者结合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新状况特别是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安启念认为,人类文明现在正经历着三方面的巨大变化。一是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使全球化趋势包含着重大威胁;二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造成比资本家与工人之间更严重的“神人”与“闲人”之间的对立;三是生命科学的发展可能会形成新的物种,造成生物学上的不平等。在这三个方面,人的贪欲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危及全人类的生存。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就是要摆脱这样的“物对人的支配”,更合理地安排物质生产,正确地对待科学技术发展。而且,不同于否认历史规律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的理论就是建立在把握物质生产与科技进步规律的基础上。当前,人类正处在新的“轴心时代”,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超出了前一个“轴心时代”以来追求私利的社会形态范畴。马克思思想的意义就在于指出了这个阶段人类“由动物过渡到人”的道路。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授克里斯·尼兰分析了马克思资本理论中管理的作用。他从马克思关于利润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这一论断出发,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劳动管理模式,指出管理思想和实践会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研究管理学的学者应该更多地关注马克思关于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观点,而马克思主义学者则应更加关注管理学的研究和历史。

世界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在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形成了丰富的发展样态。与会学者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尤其关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

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法国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会长米歇尔·马索谈了马克思主义在法国的发展。他指出,当前马克思主义在法国经历了一次令人震惊的复兴,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力度大大加强,相当多的法国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仍然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理论。与此相应,马克思主义在全球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也正在摆脱教条主义的影响而呈现出多样化特点;马克思主义的活力在这个时代体现为一种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值得认真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台湾佛光大学荣誉教授姜新立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发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台湾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日本统治台湾时代。当时台湾的青年知识分子留学海外,学习到马克思主义,但回到台湾之后很少进行马克思主义研究。第二阶段是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这一阶段除了国民党官方带有政治性、批判性的研究外,高校等团体都不被允许研究马克思主义。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台湾社会和学界才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但也仅仅是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知识。第三阶段是21世纪之后。学界认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没有过时,历史非但没有走向终结,马克思主义还在继续发展,社会主义还有光明前景,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非常相符。目前,马克思学在台湾又恢复了生机。台湾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有极高的评价,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一面镜子,马克思主义指出了资本主义存在的种种弊端;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过时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

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方面都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墨西哥城市自治大学荣休教授海茨·迪特尔里奇着眼中国当前的发展状况,首先分析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条件下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他表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使资本和消费之间的协调更加高效,提升有效处理复杂现代经济的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计划经济可以取代市场经济,不意味着共产主义很快会实现,因为背后的决定因素是对经济主权的控制,这种经济主权决定政治等上层建筑。他还对中国梦做了深入研究探讨,认为中国梦是一个民族复兴工程,追求国家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胜利;中国梦意味着所有人的和平合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越来越多地成为理论界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的主题。教育部社科司原司长杨瑞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成果和新境界”为题,从哲学的角度对党的十九大进行了解读。他认为,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就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他的工作方法、科学方法论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特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时期重要成果的标志,是“四个自信”的根据。要从哲学的角度学习、研究、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