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之一 战争比和平发达得早
1. 众生度尽,方证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2. 君者,群也。群天下万民而除其害者,谓之君。
3.只要我们注意考察英国的自由贸易的性质,我们几乎可以处处看到,它的“自由”的基础就是垄断。
4.美国加图研究所国防与外交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特德•盖伦•卡彭特出版《即将来临的美国为台湾与中国的战争》一书,在全书结尾时分析台湾问题的症结并得出结论:
(1)美国继续对台出售武器而不提供安全保证的政策,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台湾是美国的一种有限的或“边缘性”利益,而非至关重要的利益;
(2)对台湾的安全保证需要承担巨大的而非极小的风险。即使一场最初仅限于台湾海峡的小规模武装冲突,也可能会升级以致失控,而置美中两国决策者的意图于不顾。对于美国来说,这种程度的风险只能在保卫其至关重要的安全利益时才能承受,而维持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并不符合这一标准;
(3)最后提出结论性的政策建议,认为“美国在台湾独立问题上不持任何立场”。该书洋洋数十万言,对美国政府的建议其实就是一句话:让“台独”自生自灭!
5.下面的资料说明大国崛起并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是经济发展的原因,而促成国家崛起的直接动力是战争:
1895年日本打败中国后,日本将从中国攫取的3.64亿日元战争赔款中的90%用于扩军备战,在此基础上,在随后的7年间,日政府还分3次发行外债,得到了总计1.9亿日元的公共事业投资资金。日俄战争期间,日政府又接连不断地分4次发行了相当于8亿日元的外债用作战争经费。1904年1月5日(俄历),日本驻伦敦公使拜访并明确告诉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恩:日本“用自己的储备只够打一年,通过增税和发行纸币可以把战争再支持6个月,到那时候,财源就枯竭了”。“1905年底在与俄国进行和平谈判时,日本财政已处于崩溃的边缘”。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并成为东北亚的霸主。
6. 可以设想有一个孤独野人占有东西。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占有并不是法的关系。
7. 20世纪20年代“四一二”惨案和30年代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的惨败经验使共产党人拒绝了王明并选择了毛泽东,这段经历告诉我们,理论如没有经验的过滤,就不能进入科学的境界。
8. 战争比和平发达得早。
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提法并没有错,问题是以什么样的实践效果为标准。比如单纯以GNP或GDP高低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标准,那么下列现象就不能得到解释:
1700-1890年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分布; 单位:%
国别/年份
1700年
1820年
1890年
中国
23.1
32.4
13.2
印度
22.6
15.7
11
日本
4.5
3
2.5
欧洲
23.3
26.6
40.3
美国
0.0
1.8
13.8
俄国
3.2
4.8
6.3
资料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Chinese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Long Run),楚序平、吴湘松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57页。
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每年平均复合增长率)
地区/国家/年份
1700-1820年
中国
0.85
欧洲
0.68
日本
0.21
资料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第58页。
上述资料告诉我们:1820年中国GNP是欧洲的1.22倍,1890年中国GNP是日本的5.28倍;中国的GNP增长率从1700至1820年间一直领先于欧洲和日本。但在1820年后的20年即1840年,中国却被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打败,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又被日本打败,中国因此失去香港、澳门和台湾并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这说明,我们长期信奉的经济发展的单纯GNP标准是会亡国的,而亡国的标准就不是正确的标准。没有谁将死亡作为发展的标准。
欧洲、拉丁美洲人均GDP增长率(1820-1950;%)
年份/别
1820-1870
1870-1913
1913-1950
欧洲国家
西欧合计
0.95
1.32
0.76
东欧合计
0.63
1.31
0.89
英国
1.26
1.01
0.92
法国
0.85
1.45
1.12
德国
1.09
1.63
0.17
拉丁美洲
拉美44国合计
0.10
1.81
1.43
欧洲、拉丁美洲及俄国\苏联地区GDP增长率(1820-1950;%)
国别/年份
1820-1870
1870-1913
1913-1950
欧洲国家
西欧合计
1.65
2.10
1.19
东欧合计
1.36
2.31
1.14
英国
1.71
2.14
1.16
法国
1.27
1.63
1.15
德国
2.01
2.83
0.30
拉丁美洲
拉美44国合计
1.37
3.48
3.43
俄罗斯
俄国\苏联
1.61
2.40
2.15
根据 [英]安格斯·麦迪森著,伍晓鹰等译:《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0、181、190、191页数据整理。
上述资料表明:从1870-1950年间,欧洲GDP发展远不如拉美,可拉美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欧洲人的奴隶;斯大林时期的苏联GDP不如沙皇时期,可前者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后者却毁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说明,以GDP为标准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错误的,因为没有谁发展经济的目的只是为了做奴隶。
历史表明,国家发展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GDP的高低,而在于GDP是否归劳动者所有。对此,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说得十分中肯,他说:“英国资产阶级看来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给人民群众带来自由,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都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
10. 1956年9月,毛泽东对南斯拉夫的同志说:“关于中国的前途,就是搞社会主义。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五十到一百年的时光。现在已不存在障碍中国发展的力量。中国是一个大国,它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它对人类的贡献是不符合它的人口比重的。将来这种状况会改变的,可是这已不是我这一辈的事,也不是我儿子一辈的事。将来要变成什么样子,是要看发展的。中国也可能犯错误,也可能腐化,由现在较好的阶段发展到不好的阶段,然后又由不好的阶段发展到较好的阶段。当然即便不好总不会像蒋介石时代那样黑暗,是辩证的,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样曲折地发展下去。”
1964年7月9日,毛泽东对来访的亚非拉国家的会议代表说:“美国总是要从越南走的。美国从泰国、老挝、菲律宾、南朝鲜、日本等地也都要走的,还有从台湾也是要走的。它走的时间算不准,但一定要走的。所以凡是压迫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总有一天要走的,只要人民团结起来,加强斗争。它走,也可以文明一点走。请它走它不走,怎么办?那就学卡斯特罗的办法,学本•贝拉的办法,学胡志明的办法,也可以学中国的办法。所以,我们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
11.1850年,马克思预言未来中国:“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会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末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RÉPUBLIQUE CHIOISE LIBERTÉ,FRATERNTTÉ(中华共和国 自由、平等、博爱)”。
1913年列宁曾提出“落后的欧洲和先进的亚洲”;1993年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发表文章说:“几个世纪来全球权力先是从东向西,然后又反过来从西向东转移”。尼克松说:
中国现在正在觉醒中,它可能不久就要感动世界。
富有异国情调,神秘莫测,令人神往——中国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使西方人浮想联翩。但是,连150年前预言过美国和俄国将成为世界上互相竞争的两大强国的先知托克维尔,都不可能预见到,在20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能够决定世界力量对比,在21世纪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那个国家,将是中国。
12. 关于社会主义“劳动”理论,我们应当阅读马克思写的《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马克思就德国工人党纲领中“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泉源”的提法提出批评,马克思写道:
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泉源。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泉源,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及人的劳动力的表现。上面那句话在一切儿童识字课本里都可以找到,但是这句话只是在它包含着劳动具备了相应的对象和资料的这层意思的时候才是正确的。然而,一个社会主义的纲领不应当容许这种资产阶级的说法,对那些唯一使用这种说法具有意义的条件避而不谈。只有一个人事先就以所有者的身份对待自然界这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泉源,把自然界当作隶属于他的东西来处置,他的劳动才成为使用价值的泉源,因而也成为财富的泉源。资产者有很充分的理由给劳动者加上一种超自然的创造力,因为正是从劳动所受的自然制约性中才产生如下的情况:一个除自己的劳动力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的人,在任何的社会和文化的状态中,都不得不为占有劳动的物质条件的他人做奴隶。他只有得到他人的允许才能劳动,因而只有得到他人的允许才能生存。
13.“只有在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之后,他们的子孙才去发明了农业技术、冶金技术和乐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