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交观念的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交观念的与时俱进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外部环境不断发生着深刻变化。这些变化要求中国根据本国的实际发展定位在国际社会中的身份、地位和利益,并在外交政策上作出顺应时代的调整。观念的转变是政策调整的前提和基础。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外部环境不断发生着深刻变化。这些变化要求中国根据本国的实际发展定位在国际社会中的身份、地位和利益,并在外交政策上作出顺应时代的调整。观念的转变是政策调整的前提和基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外交观念上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的转变。

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92年,这一阶段中国的外交观念可以概括为“服务经济,韬光养晦”。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提出外交思想上的“两个转变”,即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改变了过去我们所奉行的“一条线”战略。从立足于美苏两大阵营的构建联盟和统一战线的外交观念,逐渐转向关注和服务本国经济与民生发展,淡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角色,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一阶段,我国进一步提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意识形态上的敌我划分,确立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和“不划线”的重大外交方针;在国际政治中“韬光养晦”,以经济发展为核心实行对外开放,逐渐重视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推进外交工作;增进与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政治合作,但在涉及重要国家利益的问题上依然要有所作为,防止西方阵营对中国的和平演变,确立中国作为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的亚洲大国的地位。

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到2001年,这一阶段中国的外交观念可以概括为“责任担当,构建互信”。在这一阶段,中国经历了从邓小平南巡讲话到加入世贸组织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从苏东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中,中国意识到未来国际间大国冲突的可能性在大幅度降低,世界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国际和平已成为主流状态,这为中国发展经济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国的外交观念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变,即由单纯注重自身发展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中国相关的国际事务,强调中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承担起一定的国际责任,做负责任的大国;倡导与其他大国建立“互利互信”的伙伴关系;推动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维护世界和地区间的战略稳定。此外,这一阶段后期,中国外交的格局逐渐打开。2001年10月,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着眼于”战略思想:要着眼于世界战略格局运筹大国关系,着眼于地缘战略态势积极经略周边,着眼于扩展战略空间大力开展多边外交。这为我国在新世纪实施正确的外交和国际战略,促使国际环境继续朝着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第三阶段是从2001年到2012年,这一阶段中国的外交观念可以概括为“促进和谐,服务为民”。在这一阶段里,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恐怖袭击和反恐战争成为影响世界和地区局势的重要因素,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导致很多国家在政治和社会上出现动荡,中国海外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时受到威胁;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国家实力迅速提高,中国GDP在2010年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国际社会动荡的加剧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外交的观念再次进行了调整,从关注中国能为国际社会承担多少国际责任,升级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倡导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睦互信、公正互利、开放包容的“和谐世界”。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向全世界阐述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外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缩小南北差距,尊重世界多样性,倡导以互利、互信、平等、协作为基础的新安全观。此外,中国外交的另一个重要转变是从单一的“外交为国”转向“以人为本,外交为民”,加大对海外中国公民的保护力度,增强公共外交意识。

第四阶段是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至今,这一阶段中国的外交观念可以概括为“主动进取,务实创新”。在这一阶段里,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使包括日本、印度在内的亚洲其他国家与中国的差距逐渐拉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日益稳固,但国内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美国在亚太再平衡之后又重返中东、叙利亚内战将众多国家裹挟进去、朝鲜半岛局势阴晴不定,加之逆全球化浪潮影响全球、“黑天鹅”不断出现,全球治理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都加剧了中国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外交观念实现了第四次重大转变。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逐步形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正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这一阶段的中国外交相较于之前各阶段的中国外交更加积极进取、主动布局,中国在依据本国利益和周边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外交理念和外交倡议,在复杂多边的国际环境下成为地区和世界的“稳定之锚”,成为推进国家间合作和世界落后地区发展的“动力之源”。

改革开放的40年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外交观念的每一次调整和改变,都会带来中国外交政策和外交行动的相应变化。中国本着实事求是、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勇担道义的精神,以国家利益为基础,以外部环境为考量,以发展大国为重点,以巩固周边为根基,以互利共赢为宗旨,以命运共生为目标。中国外交从过去关注和服务于本国经济发展,逐渐过渡到将中国的发展成果有效的惠及全世界,带动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繁荣进步。这是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综合反映。当下的中国外交,格局更加广阔,种类更加多样,步伐也更加坚定。从元首外交到民间外交、从国家外交到城市外交、从峰会外交到论坛外交……不管在什么场合、以什么形式,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上升,中国外交观念的影响力也在上升。未来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以更加开放和自信的姿态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