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志于道,据于德”的大智慧

常思“志于道,据于德”的大智慧

孔子有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短短十二个字,凝结了他教育、学术思想的精髓,也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其中两句“志于道,据于德”成为今天安身立命从业的不二法门,值得我们用心体会、思考。

“志”是对未来的根本设计,是决定一个人、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风向标。儒家主张,“志”只有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志于道”就是要使志向遵循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毛泽东同志一生多次提到“愚公移山”,将敢想敢干的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紧密结合,成为我们党提振士气、鼓舞精神的一剂良方。时至今日,透过愚公移山精神看“志于道”,不禁令人感慨:志当存高远,我们的志向只要合于道义,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志向不是活生生的现实,它带有理想色彩,特别是与“道”相结合的志向,更会衍生出瑰丽的梦想。生逢乱世的古人若无法实现“修己以安百姓”的宏愿,便多会退而求其次,一心为己、画地为牢;但在今天,我们的个人梦想与中国梦是高度统一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为国家强大、人民幸福的目标悉心耕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其实这种目标、梦想就是“志于道”的最佳状态。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成功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胜利走向胜利需要“道”指明方向、引领思想,也需要以“德”具体落实、躬身实践。为政需奉德为纪,经商需凭德为本,行医需以德为先,无德之道就是邪魔外道,无论我们从事何业、身处何位,都应坚守好“德”,让它成为我们手中紧握的标尺,常用它量量行为,看看是不是达标合格。诚然,共产党员最大的“德”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些对群众心心念念的“勤务员”,人民群众自会对他们念念不忘。如此想来,党员干部“据于德”便不仅仅是道德问题了,它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当我们站在政治的高度看“据于德”,其重要性、紧迫性可见一斑。

不能否认,有的干部并没有将“志于道,据于德”的朴素真理烙印于心。有的地方观摩会走马观花,看热闹、走形式者众,看门道、入脑入心者寡;个别地方大兴“面子”工程,劳民伤财,将政绩流于形式主义,伤了“里子”;有的干部平时得过且过,享受“无为即是有为”的过程,考察干部时又渴望组织垂青、予以肯定……“道”与“德”的失范沦陷,定会使矛盾问题堆积,形成潜在风险。

如果说“志于道”是登高远眺的目光,那么“据于德”则是处世为人的底线,二者缺一不可。遥想1927年,几近将熄的星星之火正是遵循了共产主义的“道”,践行着群众路线的“德”,在二十二年后,以摧枯拉朽之势覆灭了蒋家王朝。由此可见,取胜起码要具备两点要素:一是要顺应历史、时代发展潮流,讲求规律,志存高远;二是要以德为先,敢想敢干,久久为功,如此才能步步为营、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志于道而据于德的人,懂得人生当有所求,他们向着既定的目标,不需扬鞭自奋蹄,必将成为“领头羊”。

站在历史交汇点的前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深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当前,只有深谙这个“道”,修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德”,常思“志于道,据于德”的大智慧,才能干成事、成大事,最终实现梦想。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8/0621/1005833.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委组织部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连元博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