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

牢固树立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

摘要:青年要想成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生力军与主力军,必须要以共同的理想和信仰为内在驱动力。青年人的共同信仰集中体现在对“四个自信”的认同和坚守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段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青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国家强盛与民族复兴中的重要角色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年要想成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生力军与主力军,必须要以共同的理想和信仰为内在驱动力。青年人的共同信仰集中体现在对“四个自信”的认同和坚守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提,将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有机一体,并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的文化自信就是激励他们报效国家,投身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

黄大年同志曾经对学生说,“你们一定要出去,出去了一定要回来;你们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报国”。他之所以能这样勉励自己的学生,正是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就在毕业纪念册上写下这样的留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他想把自己的这种爱国情怀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成为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觉得对我来说很简单,因为简单的根源就是情结问题,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我们国家从一个大国向一个强国迈进过程中,它需要很多很多像我这样的回来参与建设。”他之所以仍然惦记养育自己的土地并回到祖国参与建设,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对于国家的热爱和眷恋。这种热爱和眷恋其根源还是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如果没有这样的自信,他也无法在身处异域的情况下有效地抵御其他文化的不良影响,更不会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把自己所学交付给祖国。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像黄大年一样的海外科学家也正是源于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对民族复兴的坚信才回来报效国家的。

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当代青年,和其他社会成员相比,除了要具备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之外,更需要有着极高的文化自信心。因为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会接触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受到这些文化的强烈冲击,如果他们对中国文化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就可能会迷失在这个多元的文化浪潮中,找不到自己正确的文化方向,甚至还会盲目崇拜和追求外来文化,妄自非议与贬低中国文化,进而影响到他们的人生定位和价值取向。因此,全面提升青年的文化自信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当然这种文化自信的提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认知过程。作为青年汇集的各教育机构肩负树立青年文化自信的重任,更应该努力搭建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平台,使学生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当代文化都有全面和深入地理解与认识,同时还要构建提高学生文化差异意识和辩证看待中外文化能力的平台,使学生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认识中外文化,在中外文化的接触和碰撞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只有搭建这样的文化平台,才能提升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自信,构建充满希望和朝气的精神家园,从而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